您好!
我目前在设计中使用的是脉冲模式 ADS1282。 此设计包含两个外部多路复用器、用于为通道1和通道2的 ADC 提供输入电压。 在采集周期中、我会执行外部多路复用器的连续切换、以设置待采样的数据。
1) 1)如果 仅使用正弦滤波器、从 ADC 内部多路复用器选择和第一个有效采样需要等待多长时间? 当内部多路复用器保持固定时、是否也需要在外部多路复用器开关的情况下应用此延迟?
2) 2)在使用 sinc+FIR 模式时、延迟如何变化?
谢谢!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您好!
我目前在设计中使用的是脉冲模式 ADS1282。 此设计包含两个外部多路复用器、用于为通道1和通道2的 ADC 提供输入电压。 在采集周期中、我会执行外部多路复用器的连续切换、以设置待采样的数据。
1) 1)如果 仅使用正弦滤波器、从 ADC 内部多路复用器选择和第一个有效采样需要等待多长时间? 当内部多路复用器保持固定时、是否也需要在外部多路复用器开关的情况下应用此延迟?
2) 2)在使用 sinc+FIR 模式时、延迟如何变化?
谢谢!
您好 Silvia:
欢迎来到 TI E2E 社区。
1. 任何时候更改内部或外部多路复用器都应通过使 SYNC 引脚生效或发送 SYNC 命令来对 ADC 进行重新同步。 仅使用 SINC 滤波器、在使用8ksps 数据速率(5.5*1/8k=0.69ms)的情况下、总时间约为5.5个数据速率周期;数据表的表35中针对不同的数据速率指定了确切时间。
2. 如果使用 sinc+FIR 滤波器,则由于使用 FIR 滤波器,延迟时间会高得多。 大约需要63个数据速率周期。 如果使用4ksps,则总的大致时间将为1/4k*63=15.75ms。 确切时间为 62.98046875/Fdata + 468/fCLK。 计算的确切时间为62.98046875/4000+468/4096000 = 15.86ms。
此致、
N·基思
精密 ADC 应用
Keith、您好、
感谢您的回答。
将 SYNC 命令置为有效而不是仅等待数据表中指定的时间在外部多路复用器切换之后是否有利?
2.这很清楚。
3.我继承了一个设计,其中时间限制对于 sinc+FIR 滤波器的使用太紧。 我认为仅使用 sinc 滤波器的缺点是噪声性能较差、从而导致测量精度较低。 您是否认为我可以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来恢复噪声性能、其中包括过采样并将 ADC 配置为能够让我保持在限制范围内的最高 DR? 我当时想使用 DR = 64获取同一输入的8个或16个样本。
4.我还有另一个疑问。 您是否建议在连续模式或脉冲模式下控制 ADC 转换。 唯一不同的是、在连续模式下、我可以节省读取请求所需的时间、之后才能采集每个样本。 是这样吗?
此致、
锡尔维亚
您好 Silvia:
1. 如果将 SYNC 引脚置为有效、则/DRDY 将保持高电平、直到新数据完全稳定并准备好从器件读取。 如果您不使用此模式,即 O.K。但您需要跟踪在新数据可用之前等待多少个数据速率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DRDY 将保持以数据速率生效。
2. 还可以
3. 是的,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但是、我建议以尽可能高的 OSR (最低的数据速率)运行同步滤波器、然后平均值(基本上是 SINC1滤波器)尽可能多的完全稳定读数、以获得与 SINC+FIR 类似的噪声性能。 产生的响应将是 SINC5+SINC1、其中 SINC5是内部 ADS1282滤波器、而 SINC1是主机处理器内部的平均滤波器。
4. 与问题1类似、您可以使用连续模式、但在更改主机处理器中的多路复用器后、您需要跟踪数据速率周期数。 如果这比发送 SYNC 命令或将 SYNC 引脚置位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会很有效。
此致、
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