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DP83848C:无变压器/电容耦合以太网

Guru**** 2387080 points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interface-group/interface/f/interface-forum/1104097/dp83848c-transformerless-capacitively-coupled-ethernet

器件型号:DP83848C

我想创建一个从模拟器件 ADIN1300以太网 PHY 到 TI PHYTER 以太网 PHY 的板对板电容耦合以太网铜缆连接。  

根据链接的模拟器件用户指南、这种电容耦合连接允许在 ADIN1300 PHY 之间进行、并支持自动协商: 具有电容耦合的 ADIN1300和 ADIN1200 [模拟器件 Wiki ]

但是,根据链接的 TI 应用手册,建议使用电容耦合接口 AN-1519  DP83848 PHYTERRegistered无变压器以太网操作禁用自动协商功能(修订版 a) - "因此、建议将无变压器操作限制为强制的100 Mb/s 模式、并禁用自动协商。"

我的板对板接口有时会与其他千兆 PHY 配对、因此必须支持自动协商。  我想了解自协商为何有时在 TI 以太网 PHY 中不起作用的底层电路级机制。  是否有 TI 可以共享的信息可让我设计通用电容耦合接口?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Eric:

    AutoNeg 脉冲是周期非常短的周期性脉冲、周期性非常低。 当您尝试通过隔直电容器传递 AutoNeg 脉冲时、AutoNeg 脉冲会发生严重失真、并且连接方无法正确检测到。

    因此、建议在 DP83848中使用电容耦合 Cu 连接时跳过 AutoNeg。

    --
    此致、
    Goku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感谢您的回答、Gokul。   您是否建议使用仿真电路来观察失真量?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Eric:

    很抱歉、我们没有任何用于模拟 PHY 的 MDI 部分的 IBIS/AMI 模型。

    --
    此致、
    Gok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