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TS3DV642:3:1 MUX 解决方案

Guru**** 2390755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TS3DV642, TDP158, TMDS181, TMDS171, TIDA-050001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interface-group/interface/f/interface-forum/976585/ts3dv642-3-1-mux-solution

器件型号:TS3DV642
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 TDP158TMDS181TMDS171TIDA-050001

您好!

我们正在寻找一个3:1 HDMI MUX 解决方案、在一些论坛帖子中、我发现可以级联两个 TS3DV642来实现这一目的。 参考 TS3DV642的数据表、PORTA 和 PORTB 似乎具有不同的损耗参数。 那么、我们是否必须遵循级联中的任何特定顺序 /使用任何转接驱动器来补偿这些损耗? 如果是、您是否有任何应用手册或参考资料?
谢谢你

此致
Sreekanth M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大家好、 Sreenekanth MK

    您可以将多个 TS3DV642级联在一起以实现一个3:1多路复用器解决方案。 级联没有特定的顺序。 但我建议在输出端添加转接驱动器/重定时器、以补偿多路复用器的 Ron 和插入损耗。

    谢谢

    David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David:

    感谢你的答复。

    请参阅以下修改后的架构

    1) 1)这是您推荐的吗??

    2) 2)是否需要同时使用转接驱动器和重定时器,或者是否可以避免使用转接驱动器(TDP158)?

     多路复用 器 TS3DV642端口的插入损耗和 R ON 似乎不对称。 数据表中

    插入损耗(直流)
    –端口 A:–0.75dB
    –端口 B:–1.0dB

    线对内(位-位)偏移
    –端口 A:2ps
    –端口 B:6ps

    –R ON
    –端口 A:6.5 Ω
    –端口 B:8.2 Ω

    两个示例。 因此、通过将第一个 TS3DV642 ( 连接到前 两个输入)的输出级联到第二个 TS3DV642的端口 A (和第三个输入级联到端口 B)、我假设 通道的等效插入损耗为

    通道1:-1.5dB

    通道2:-1.75dB

    通道3:-1.0dB

    我的问题是,

    3) 3)很好、我们通过管理各个通道的层叠和布线宽度来补偿 R ON 差异、从而管理100欧姆的差分阻抗。

    4) 4)上述增加的衰减对于 HDMI 2.0合规性是否非常关键/ 通常情况下、灌电流会使用重定时器来补偿这些损耗?


    此致
    Sreekanth M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Sreekanth MK

    TDP158是一款 DP++转 HDMI 无源电平转换器、因此不适用于此纯 HDMI 设计。 如果这是 HDMI2.0设计、则必须使用 TMDS181。 对于 HDMI1.4、我们可以使用 TMDS171。

    如您在响应中所指出的那样、将两个 TS3DV642级联在一起会导致 HDMI 连接器1和2上的 HDMI 兼容性故障。 因此、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将 TMDS181放置在 TS3DV642的前后、以保护 TS3DV642 Ron 和 HDMI 合规性损失。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将 TMDS181放置在两个 TS3DV642之间、但您必须更改 PCB 布线阻抗、以便将 TS3DV642 Ron 考虑在内以确保 HDMI 合规性。

    谢谢

    David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David:

    注意到了 OK。

    请您确认您建议的解决方案1和解决方案2的以下架构。

    1) 1)解决方案1.

    2) 2)解决方案2.

    此致

    Sreekanth M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Sreekanth MK

    您的方框图是正确的。 对于解决方案#2、您仍然需要小心 PCB 布线、以符合 HDMI 合规性。 在输出上、您可能还需要共模扼流圈。

    谢谢

    David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David:

    感谢您的确认。 注意到您的建议、对于 CMC、我参考 了 TI Designs:TIDA-050001并看到了测试结果(眼图)、但第18页中提到的设计文件已损坏/缺失。 您是否有相同的备用链接?

    由于此封装寄生效应在这些高速设计中至关重要、您是否建议使用集成式 EMI-ESD 解决方案作为替代方案?

    此外,您还建议仅在输出中使用 CMC,这是否有任何特定原因?

    此致

    Sreekanth M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Sreekanth MK

    这些文件也可从获得

    我没有看到 HDMI EMI-ESD 组合器件。 对于 EMI 选择,您需要一个带宽通常为3*Bandwidth 的器件,而对于 ESD 选择,您需要一个提供尽可能低的线路电容的器件。

    谢谢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