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对 SN65HVD233有疑问。 我正在尝试确定此设备能够驱动的最小负载电阻。 数据表中清楚地指出、对于各种参数、我认为这些参数可能是测试条件、而不是工作范围。
也就是说,我根据驱动能力计算最小负载电阻。 将表8.3 (50mA)中显示的值与最小差分输出电压(1.5V)结合使用是否正确?
1.5V/50mA = 30 Ω
感谢任何帮助。
Brian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大家好、
我对 SN65HVD233有疑问。 我正在尝试确定此设备能够驱动的最小负载电阻。 数据表中清楚地指出、对于各种参数、我认为这些参数可能是测试条件、而不是工作范围。
也就是说,我根据驱动能力计算最小负载电阻。 将表8.3 (50mA)中显示的值与最小差分输出电压(1.5V)结合使用是否正确?
1.5V/50mA = 30 Ω
感谢任何帮助。
Brian
您好 Brian、
感谢您;我现在了解您的设计挑战。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在考虑系统中每个接收器节点的阻抗的影响时、接收器的阻抗应视为共模负载、而不是差分负载。 这是因为接收器本身将共模电压偏置为 VCC/2。 因此、引入的每个节点都将向系统添加并联共模电阻、从而产生与下图等效的电路:
图中显示了120个节点的极端示例。 采用120个节点、具有40k 欧姆的典型单端接收器阻抗、可得出一个等效电路、其中包含两个333共模电阻器、偏置为 V_TEST 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驱动器上的差分负载保持60欧姆。 同样、这是由于每个接收器的内部偏置到 VCC/2的影响。 图中给出了 V_TEST 电压范围、以便表征器件在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接地漂移。
因此、在您的设计中、挑战就在于采用最短存根长度的可靠网络设计、从而尽可能减少反射。 如上所述、通过良好的网络设计、使残桩在端到端总长度为6m 时小于0.5m、因此我认为您拥有可支持40个节点的稳健设计。
这有道理吗? 我可以在阻抗分析中澄清什么?
此致、
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