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DS160PR810:关于 ds160pr810的问题

Guru**** 238661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DS160PR810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interface-group/interface/f/interface-forum/1395142/ds160pr810-question-about-ds160pr810

器件型号:DS160PR810

工具与软件:

您好:

我在这里有一些问题、请帮助确认:
1.手册说可以支持高达42dB 的 PCIE4.0通道损耗、PCIE4.0协议通道的最大损耗为28dB。 能否理解额外的扩展布线损耗需要控制在14dB 以内?
2.我们的应用场景是从芯片到主板的金手指 该链路非常长、需要使用转接驱动器添加该链路。 整个链路如下所示。 PCIE4.0 CEM 协议要求电路板布线损耗处于5dB 以内。 我们需要将其扩展到接近19dB。 此转接驱动器能否支持它? 还有其他问题吗?
3. PCIE4.0 CEM 协议要求电路板布线延迟不能超过750ps、如下图所示。 我们的链路很长(这就是我们需要添加转接驱动器的原因)、再加上转接驱动器的延迟、它肯定会超过该要求。 是否会有任何问题? 贵公司是否有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
4.手册指出、同一转接驱动器不同通道之间的延迟差(偏斜)为+/-20ps。 不同转接驱动器的通道之间的延迟差异是什么? 我们使用 x16 PCIe、需要控制两组 x8之间的延迟、以满足规格要求。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请允许我们多花一天时间查看您的问题并提供反馈。

    此致!
    David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1. 是、所有 PCIe 通道的插入损耗应控制在42dB 以内。
    2. 要验证您的配置、建议使用 DS160PR810 IBIS-AMI 模型来模拟您的配置。 这可以通过 DS160PR810产品页面中"更多信息"下的链接 https://www.ti.com/product/DS160PR810进行请求 
    3. 转接驱动器是一款低延迟器件、仅可增加90-120ps 的速率。 我不会期望出现问题。
    4. 我不认为这是特征。 但是、PCIe 规范允许16GT/s 的最大通道间输出偏斜高达1.25ns (PCIe 4.0)、因此我不会在此处看到太多问题。

    另请注意、DS160PR810是一款8通道器件。 对于 x16的图示应用、将需要四(4)个 DS160PR810器件。

    此致!
    David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大卫、您好:

    感谢您的答复。 我还有一些问题:

    1. 转接驱动器是一款低延迟器件、仅可增加90-120ps 的速率。 我不会期望出现问题。

    --是的,转接驱动器的延迟相对较低,但其他部分的布线非常长,导致高延迟和重大损失。 这也是我们使用转接驱动器的原因。 我认为这将是转接驱动器等使用场景中会遇到的一个常见问题。 你有什么建议吗?

    1. 我不认为这是特征。 但是、PCIe 规范允许16GT/s 的最大通道间输出偏斜高达1.25ns (PCIe 4.0)、因此我不会在此处看到太多问题。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 PCIe CEM 协议要求 AIC 上的通道间偏移应小于0.35ns,这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路由非常长的情况是不够的。 系统板上的通道间偏斜要求为1.25ns。 我们需要知道任何两个转接驱动器之间的通道间偏差、以便控制整个链路、从而满足 AIC 的要求。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3.使用 AIC 格式的转接驱动器时、这通常不是问题。 请注意、此器件已经过 PCI-SIG AIC 标准验证、列在 PCI-SIG 集成商的列表中: https://pcisig.com/developers/integrators-list?field_version_value%5B%5D=4&field_il_comp_product_type_value=All&keys=texas+instruments 

    4.抱歉,我列出了最大的系统通道间偏移。 我仍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您是否预计 AIC 上每个通道的布线会变化大于2英寸?

    此致!
    David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David:á lez

    感谢您提供问题3的信息。 问题4及其他两个问题的答复如下。 请帮助确认:

    1. 抱歉、我已经列出了最大系统通道间延迟。 我仍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您是否预计 AIC 上每个通道的布线会变化大于2英寸?

    我们不希望  每条通道的路由(十六)变化大于2 英寸。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我需要知道不同转接驱动器引起的通道间偏斜(也被计为布线长度差异)。 您能提供吗?

    1. 多少功率 布线延迟、通道间延迟或差分对延迟(P/N) ? 目前、当我们考虑 AIC 的时序问题时、我们假设转接驱动器不起作用、因此我们要求从 ASIC 芯片到金手指的链路的总延迟和偏斜、包括 PCB、连接器、电缆和转接驱动器、 不应超过 PCIe 协议的要求。
    2. 我们还需要知道转接驱动器的差分对偏斜(P/N)、以便评估链路是否可以满足 PCIe AIC 协议的要求。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 转接驱动器是应用 CTLE 和平坦增益的模拟器件。 转接驱动器不补偿布线延迟或通道间偏斜。 通道的 P/N 应紧密匹配、小于或等于5mil。
    • 转接驱动器的器件通道间偏差在数据表表表6-6中列出。 如上所述、我的理解是器件之间的通道间偏斜没有表征。
    • 我需要在内部进行检查、以查看是否有更多可用数据。

    您能帮助我们了解您的 AIC 上当前估计的传播延迟吗?

    此致!
    David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David:á lez

    关于转接驱动器的对内偏斜(P/N)和器件之间的延迟差异、您有没有要分享的任何信息?

    下图显示了应用的延迟和插入损耗信息。 您认为此设计存在任何问题吗?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大卫不在办公室,所以我将代表他回答。

    关于转接驱动器的对内偏斜(P/N )和设备之间的延迟差异、您有没有要分享的任何信息?

    我们手头没有这些数据、我会问、但我不认为这些参数可能是我们典型特性的一部分。 我想可以假定它们非常低。

    我们的应用程序的延迟和插入损耗信息如下图所示。 您认为此设计有任何问题吗?

    对于插入损耗、我看到迹线连接的图为16dB 和2dB、但其他系统元件的图没有看到 dB、而且您之前提到总链路损耗高于28dB? 知道这一点对于检查损耗分布很重要。

    我还看到偏差估计值、我会向我的团队核实、但我没有看到时间延迟的数字?

    仅供参考、我不记得以前有任何客户担心或遇到传播延迟问题。 当外部 P/N 布线不匹配时、电路板设计中有时会出现对内偏斜、但我们也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内部器件 P/N 偏斜的问题。 我想请问您使用哪些方法或公式来计算系统中的延迟和偏斜?

    此致!

    Evan Su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David & Evan:ć

    我的图表中的"AIC"(插卡)的分布是由我们设计的。 我们没有系统板插入损耗数据。 由于我们需要适应通用系统板、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系统板损耗20dB 的 PCIe 协议要求进行评估。 请帮助评估是否存在任何问题?

    我不提供延时时间、因为它通常不会对信号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我们设计的 AIC、估计的延时时间为3ns。 我们不知道系统板延迟、也没有在 PCIe 协议中找到任何相关说明。

    我们评估延迟和偏斜的方法是通过测试和仿真。 电缆和连接器通过测试获得、并通过仿真和线路长度差异将 PCB 布线器件转换为延迟。

    如果无法向我们提供 P/N 偏斜、请帮助评估是否有任何问题?

    在我提供的图中、未包括 ASIC 的3dB 封装插入损耗。 还应考虑该器件。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我的图表中'aic'(插卡)的分布是由我们设计的。 我们没有系统板插入损耗数据。 由于我们需要适应通用系统板、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系统板损耗为20dB 的 PCIe 协议要求进行评估。[/QUOT]

    我提供的图表未包括 ASIC 的封装插入损耗3dB。

    那么、在图中、假设 ASIC 的额外损耗为8dB、金手指侧系统的损耗为20dB、这是否合理?

    我没有提供延时时间、因为它通常不会对信号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我们设计的 AIC、估计的延时时间为3ns。 我们不知道系统板延迟、并且在 PCIe 协议中未找到任何相关说明。

    我感到困惑是因为您之前提到"我们的应用的延迟和插入损耗信息如下图所示"、并且之前曾 担心延迟:

    Unknown 说:
    3. PCIE4.0 CEM 协议要求电路板布线延迟不能超过750ps、如下图所示。 我们的链路很长(这就是我们需要添加转接驱动器的原因)、再加上转接驱动器的延迟、它肯定会超过该要求。 是否会有任何问题? 贵公司是否有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

    这"电路板布线延迟"与"延时时间"是否不同?

    此致!

    Evan Su

    [/quote]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Evan:ć

     那么、在图中  、假设  ASIC 的额外损耗为8dB、金手指侧系统的损耗为20dB、这是否合理?

    -->否 ASIC 的插入损耗为3dB。 如我的图所示、ASIC 和 Goldfinger 分为两部分、分别为16dB 和2dB。 该器件通常称为 AIC。 从金手指到另一端的芯片通常称为系统板、根据协议、插入损耗为20dB。

     

    我感到困惑是因为您之前提到" 我们的应用的延迟和插入损耗信息如下图所示"、并且之前曾担心延迟:

    "对不起! 我们的芯片设计师认为,传输延迟(不是通道间偏斜或 P/N 偏斜)不应该造成任何问题,因此我以后不提供此信息。 但对于转接驱动器应用、您能否再次帮助确认。  我们仍然担心通道间偏斜和 P/N 偏斜。

     

    这"电路板布线延迟"与"延时时间"是否不同?

    -->否 它们是相同的。 延时时间由电路板布线引起。 这是我所述的协议的描述。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我们的芯片设计人员认为传输延迟(非通道间偏斜或 P/N 偏斜)不应造成任何问题、因此我以后没有提供此信息

    好的、我将忽略延迟问题。

    [报价 userid="486088" url="~/support/interface-group/interface/f/interface-forum/1395142/ds160pr810-question-about-ds160pr810/5356778 #5356778"]-->否 ASIC 的插入损耗为3dB。 如我的图所示、ASIC 和 Goldfinger 分为两部分、分别为16dB 和2dB。 该器件通常称为 AIC。 从金手指到另一端的芯片通常称为系统板、根据协议、插入损耗为20dB。[/QUOT]

    好的、根据这些数字、ASIC -->系统板数据方向在转接驱动器前的损耗为~19dB、 在转接驱动器后的损耗为~22dB、相反系统板--> ASIC 数据方向在转接驱动器前的损耗为~22dB、在转接驱动器后的损耗为~19dB。 因此总噪声将~41dB。 此数值接近数据表中建议的42dB、因此链路性能可能微不足道、成功或问题可能取决于非转接驱动器因素、如端点和系统的 RX 均衡性能。 建议使用转接驱动器 IBIS-AMI 模型运行详细的高速仿真、理想情况下运行 ASIC TX/RX 的仿真模型(如果已知 ASIC 模型)、以便研究转接驱动器可以达到的裕度。

    但对于转接驱动器应用、您可以再次帮助确认一下吗?  我们仍然担心通道间偏斜和 P/N 偏斜。[/报价]

    我仍在与我们的一些设计师交谈、明天会尝试确认、但正如我之前所说、它可能会非常小。 由于电路板上的布线比转接驱动器内部的信号布线大得多、因此此类偏差的主要来源是电路板设计。 例如、我们的布局建议规定电路板 P/N 布线匹配应控制在5mil 以内。 通常情况下、P/N 在电路板上可以非常好地匹配长度、而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您的设计中有哪些因素可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关于通道间偏差、您是否看到过 David 之前的这条评论?

    数据表表表表6-6中列出了转接驱动器器件的通道间偏斜。 如上所述、我的理解是、器件之间的通道间延迟没有表征。

    此致!

    Evan Su

    [/quote]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Evan:ć

    建议使用转接驱动器 IBIS-AMI 模型运行详细的高速仿真、理想情况下运行 ASIC TX/RX 的仿真模型(如果已知 ASIC 模型)、以便研究转接驱动器可以达到的裕度。

    我们使用转接驱动器和 ASIC 的 IBIS-AMI 模型进行仿真。 如有任何问题、我们将与您联系。

    例如、我们的布局建议规定电路板 P/N 布线匹配应控制在5mil 以内。 通常情况下、P/N 在电路板上可以非常好地匹配长度、而不会 有任何负面影响、您的设计中有哪些因素可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这主要是因为电缆不能达到这一精度。 我们在 ASIC 和转接驱动器之间使用了一段电缆、但电缆设计精度通常无法达到+/-5mil 的 PCB 布线、这是一个过程限制。 我知道 IP 可以容忍的 P/N 偏差通常更大、但我不知道有多大。 由于工艺限制、电缆具有显著的 P/N 偏移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电缆可以实现正常的功能。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相对于外部元件、转接驱动器的内部 P/N 偏斜可以忽略不计、从设计角度来看、可以假定为匹配。

    此致!

    Evan Su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Evan:ć

    通道间偏斜需要再次确认、这是一个与通道间偏斜相关的问题。  

    数据表指定通道间偏斜为-20ps ~ 20ps。 这是否意味着最长和最短通道之间的偏斜为|20| ps 或40ps? 、μ A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当 Evan 和 David 不在办公室时、我会接管他们的工作。  

    数据表值的含义是、任何两个通道之间的最小通道间偏差为-20ps、最大值为20ps。 它的 |20| ps。

    此致!

    Nic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Nick J ü: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正在使用转接驱动器 IBIS-AMI 模型进行通道仿真、但遇到了一个问题。

    仿真结果与 IBIS AMI 模型 UG 中显示的结果不匹配、您能否说明此不匹配问题?

    工作区已从 TI 网站下载、我只需运行给定示例的仿真。

    UG 显示此设置的结果。 转接驱动器输出端的眼图张开。

    不过、此处显示的实际运行结果显示、转接驱动器输出眼图(右侧)已完全关闭。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您能否在给定的示例中更多地介绍一下您的原理图?  与示例有何差异?  

    前面关于差分对内偏斜的讨论  

    我看到您从布线中看到的最大差分对内延迟是3.5ps。 您使用的 PCB 材料的 ps/in 延迟是多少?  

    请记住、对于第4代速度、1 UI 为125ps。 在您的情况下、对内延迟差将为(3.5/125)* 100 = UI 的2.8%。

    此致!

    Nic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Nick J ü:

    我使用的模型就是工作区中给出的示例。 请参阅随附的文件。

     

    至于差分对内延迟、PCB 的延迟约为157ps/in。  

    我可以更正一下您、第4代速度1UI 应该是62.5ps 吗? 所以方程式应该是3.5/62.5*100%=5.6%、你有没有担心这个差值?

    (编辑了- DS160PR810 IBIS-AMI 模型 v1)

    (编辑了- DS160PR810 IBIS-AMI 模型用户指南)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编辑了模型和用户指南、因为它们仅位于安全资源下、无法在公共论坛上共享。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David & Nick:

    好的、我删除了 编辑后的模型  

    我使用的模型就是工作区中给出的示例。 请参阅随附的文件。

     

    至于差分对内延迟、PCB 的延迟约为157ps/in。  

    我可以更正一下您、第4代速度1UI 应该是62.5ps 吗? 所以方程式应该是3.5/62.5*100%=5.6%、你有没有担心这个差值?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我在我的错误中使用的是 GHz、而不是 Gbps。

    看起来是在157 ps/in、您可以看到0.157 ps/mil、对内延迟为3.5ps、这意味着如果划分对内延迟、我们可以看到两对之间的差异为3.5/0.157 = 22.2mil。 这超出了我们建议的5mil 范围。 此时是否可以调整布局以匹配 P 和 N 布线?

    仿真也是如此。 我不知道在使用示例模型时为什么会看到问题。 如果您接受我朋友的请求、我可以向您发送我拥有的工作模式。

    此致!

    Nic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Nick J ü:

    您是否认为转接驱动器输入的差分对内延迟限值是5mil? 如果超过、会怎么样? 它会影响转接驱动器中的信号处理吗?

    我给你的模特是私人的。   我想知道您是否能达到与我相同的结果。 但无论如何、使用您的 comfirmed 模型继续进行我的富图尔仿真将会很棒。 谢谢!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TI 在我们的 PCIe 转接驱动器 EVM 中遵循5mil 的规则来降低 共模噪声和占空比失真。

    我还将 为我们的 EVM 发送一个布局文件、以便您可以比较我们如何进行差分对内偏斜。

    此致!

    Nic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当我运行您发送的模型时、我会得到一个错误。 我会给您发送一个适合我的版本。

    此致!

    Nic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Nick J ü:

    我运行了您提供的示例、但眼睛仍然闭上、这与您的仿真结果不同。

    此处显示的通道拓扑、我没有对 EQ 设置或通道 S 参数进行任何更改。 我只将 ibis AMI 模型和 SNP 文件重新映射到我的本地字典中。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在更改 AMI 变量之前、我一直看到与您相同的问题。

    上图中的注释显示"

    "在 AMI 模型 AMI 部分中设置 VAR 设置、将 Rx AMI 参数更改为用户指定、然后更新变量以匹配红色框中的名称"  

    此外、如果您的应用与810搭配使用、则应使用该模型。 我对发送410表示歉意。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告诉我。

    此致!

    Nic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Nick J ü:

    ds160pr810的数据表定义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串扰限制。 我可以知道它指定了哪种串扰、NEXT 还是 FEXT?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请给我们一些额外的时间来解答您的问题并与您联系。

    此致!
    David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串扰会导致依赖于数据的抖动和电压噪声、从而降低系统性能。 一般而言、串扰无法消除、它不可避免地会使裕度降低。

    远端串扰(FEXT)在通道远端注入受影响通道、并在接收器处测量。 近端串扰(NEXT) 从接收端的相邻发送器注入通道、并在接收器处测量。

    因此、数据表中的接收侧线对间隔离值来自 NEXT、而发送侧线对间隔离值来自 FEXT。

    此致、

    Nic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Nick J ü:

    感谢您的详细答复。 但我还是有点困惑。 让我们使用您发送的图片进行进一步澄清。

    我对每个端口编号。

    案例1:假设左侧端口属于转接驱动、右侧端口属于互连对等端口。  

    接收侧线对间隔离(下一个)应该是 SDD31还是 SDD35?

    CASE2:假设左侧端口属于对等互连、右侧端口是转接驱动器。  

    发送侧线对间隔离(FEXT)应该是 SDD42还是 SDD32?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immy:

    感谢您的提问。

    对于案例1、我的答案是 SDD35、对于案例2、 我的答案是 SDD32。 我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 FEXT 和 NEXT 是在接收器处测量的。

    此致、

    N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