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 SN74AUC34、 TINA-TI
您好!
三个问题:
- 使用在线为 TLV9032提供的 SPICE 模型、似乎未对输出阻抗建模-无论输出负载如何摆动轨到轨。 您是否有包含此内容的模型?
- 是否有任何关于外部解决方案的建议、以提高1.8V 的驱动能力? 数据表显示、5mA 驱动会导致输出摆幅从任一电源轨~300mV (在25C 时)-理想情况下、我希望在最大程度降低传播延迟影响的同时获得高达20-25mA 的电流。
- 工作中是否有1.2V 高速比较器?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您好!
三个问题:
您好!
我已经在 TINA-TI 中针对三个不同的负载电阻器、30R、300R 和3k 模拟了 TLV9032的输出电压:
e2e.ti.com/.../ka88_5F00_tlv9032.TSC
就像对 TLV9032的输出阻抗建模一样。
Kai
您好!
我是指有关缺少输出阻抗的 SPICE 模型(而不是 TINA-TI 模型)。
关于电平转换的问题、我认为 Chuck 建议使用开漏版本(TLV902x)来降低至1.2V 是合适的。 但是、我需要缓冲输出以获得更强的驱动强度。 现在、正在寻找运算放大器缓冲器来跟随 TLV902x 实现(a)>500V/us 压摆率(b)>50mA 输出电流能力(c)、能够驱动~100pF 的容性负载、这里的任何建议都请告诉我。
Clemens 建议的完全集成电平转换选项在这里并不理想、因为(1)我不需要多个通道(2)它们仍然需要输出缓冲以获得更高的驱动电流。
您好、Ka88、
[引用 userid="170733" URL"~/support/amplifiers-group/amplifiers/f/amplifiers-forum 1065464/tlv9032-output-drive-capity/3942958#3942958"]此处建议的完全集成电平转换选项并不理想,因为(1)我不需要多个通道(2)它们仍需要输出缓冲以获得更高的驱动电流。[/quote74AUC34的六路缓冲器非常适合用于增强驱动强度。 只需将其中的几个电容器并联、就像您构建分立式 MOSFET 驱动器一样。
Kai
是的;CMOS 器件没有问题: [常见问题解答]能否直接将 CMOS 逻辑器件的两个输出连接在一起?
您好、Ka88、
我会这样做:
e2e.ti.com/.../ka88_5F00_74auc34.TSC
对于第一个单逆变器、您可以保证所有并联逆变器都获得相同的输入信号并同时进行切换。
输出端的48R 电阻代表25mA 负载。
74AUC34的电源电压必须增加到1.55V、以便在48R 输出负载上提供1.2Vpp 的输出信号。
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