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AM2634:在 AM2634评估板上配置 RMII

Guru**** 204292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AM2634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microcontrollers/arm-based-microcontrollers-group/arm-based-microcontrollers/f/arm-based-microcontrollers-forum/1361289/am2634-configure-rmii-on-am2634-evaluation-board

器件型号:AM2634
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 DP83869

尊敬的团队:

我使用的是 AM2634评估板、 所有示例都使用 RGMII 模式、但我想仅使用 RMII 模式、

那么、请告诉我如何在这些示例中配置 RMII 模式?

我还在其中挖掘代码、但无法找到配置 PHY 的方法(DP83869)、

因此、请告知我用于配置 PHY 的结构或文件、我找到了一些 可能会配置 PHY 的函数、但遗憾的是、SDK 中提供的任何示例均未调用这些函数  

基本上、 在我们的定制电路板中、我必须在 RMII 中将 AM2634与 DP83822一起使用、因此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在我们的定制电路板上运行以太网。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Vikas:

    yutong 说:
    我使用的是 AM2634评估板、 所有示例都使用 RGMII 模式、但我只想使用 RMII 模式、

    是的、所有开箱即用 SDK 示例都是在 RGMII 模式下配置的。

    我将分享在一天结束前将其更改为 RMII 的步骤

    yutong 说:
    通常我 必须在定制电路板的 RMII 中将 AM2634与 DP83822配合使用、这样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在定制电路板上运行以太网

    要在定制电路板上集成 PHY、请遵循指南: https://e2e.ti.com/support/microcontrollers/arm-based-microcontrollers-group/arm-based-microcontrollers/f/arm-based-microcontrollers-forum/1353799/faq-am2634-integration-of-phy-driver-on-custom-board

    注意:本指南基于  DP83TC812 PHY、按照本指南进行操作、并根据 DP83822 PHY 进行更改。

    此致、

    Shauna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谢谢你的反馈……

    1.请分享 RMII 配置流程

    2、所有示例都有交换模式和 MAC 模式,我只想用正常模式的以太网  

      因此、也请按照相应的过程进行操作。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Vikas:

    1. AM263x 上的板载 PHY 确实支持 RMII、但由于引脚限制、该器件(AM263x)支持 RMII 和 MII。 在您的定制电路板上、此限制不会是问题、RMII 可以工作。 (这就是所有示例都配置为 RGMII 的原因)。

    一个问题是、在应用中使用 RMII 是否是硬性要求? 不能使用 RGMII 吗? 我正在准备步骤和测试、我会尽快分享(以启用 RMII)

    2.正常的以太网模式到底意味着什么? 您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 切换模式-数据包转发已启用、数据包转发到主机+其他 MAC 端口。 这是 CPSW 的默认配置。
    • MAC 模式-数据包只会发送到主机端口、不会转发到其他 MAC 端口。

    正常以太网模式下的预期流程是什么?

    此致、
    Shauna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再次感谢您提供宝贵反馈

    1.根据我的理解、AM263x 评估板无法配置为 RMII/MII 模式。

    2.仅在 Mac 模式下,我不想把以太网包转发到多个端口或者其他任何端口,我想把包从 AM263x 发送到 PC,反之亦然。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Vikas:

    1.由于引脚限制、AM263x 器件不支持 RMII/MII。 但板载 PHY 支持。

    2、一个问题是、您的器件是 RMII 主器件还是 RMII 从器件?

    3. 在应用中使用 RMII 是不是很困难的要求? 不能使用 RGMII 吗?

    4.您需要使用多少个端口?

    此致、
    Shauna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一个问题是、您的器件是 RMII 主器件还是 RMII 从器件?

               通常、我们正在进行设计、我的首选模式是从模式(将使用 TCXO、这对 AM2634和 PHY 是通用的)  

    在应用中使用 RMII 是不是硬性要求? 不能使用 RGMII 吗?

                是的、根据产品规格、它应该只适用于 RMII

    您需要使用多少个端口?

                我们需要用于 RMII 的3个端口  

    我还需要用于以太网的活动图、这将有助于了解堆栈的工作流程  

    我还需要知道的一点是、我们计划使用3个以太网端口、因此我想知道如何处理 Lwip 堆栈上的3个端口数据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Vikas:

    我还需要用于以太网的活动图、这将有助于了解堆栈的工作流程  

    [/报价]

    您可以访问: https://software-dl.ti.com/mcu-plus-sdk/esd/AM263X/latest/exports/docs/api_guide_am263x/enetlld_top.html

    我将在下周早些时候进行内部讨论、并回复到其他问题。 我需要一些时间来分析需求。

    此致、

    Shauna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我们是否有分配双端口和双 IP 地址的示例?

    我想使用 AM2634、使其得到2个 IP 地址并与2台不同的服务器通信。

    如何分配 MAC 地址?

    MAC 地址是存在于 MCU 中还是 PHY 中?

    还是 MAC 地址仅包含在固件中?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Vikas:

    1.您能否详细解释一下、3端口系统究竟指的是什么? 也许您的用例的方框图可以帮助我将点连接起来并为您提供更好的支持。

    2.

    我想使用 AM2634,使它可以获得2个 IP 地址并与2台不同的服务器通信。

    是的、可行。 您可以有两个网络接口(NetIF)。 每个主题将分配一个不同的 IP 地址、您可以与两个不同的服务器通信。

    您可以尝试从 SDK https://software-dl.ti.com/mcu-plus-sdk/esd/AM263X/latest/exports/docs/api_guide_am263x/EXAMPLES_ENET_LWIP_CPSW.html 中运行"ENET_LWIP_CPSW"示例。

    我建议使用最新的 MCU_PLUS_SDK v09.02,您可以从以下网址下载该软件: www.ti.com/.../MCU-PLUS-SDK AM263X-AM263X

    MAC 地址是存在于 MCU 中还是存在于 PHY 中 IT 自身?

    MAC 地址存在于 EEPROM 中、但您也可以从 SYSCFG (ENET (CPSW)->系统集成配置)手动分配 MAC 地址。 该 MAC 地址是以太网 MAC 控制器的。

    此致、

    Shauna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请查找与3台服务器连接的3端口以太网网络的附加图像

    我希望这样的应用示例代码可以独立地在3个以太网上工作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Vikas:

    AM263x-CC 上有3个端口。

    其中两个接入 CPSW、一个连接 ICSS-M。 CPSW 支持 RMII。 ICSS-M 仅支持 MII。因此 AM263x 上无法支持上述3端口 RMII 系统。

    此致、

    Shauna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Shaunak:

    对于2端口 CPSW 接口、我们需要 通用 MDIO 和 MDC 信号、因为 MCU 或 PRO_MDIO0_MDC 中只能为 CPSW 配置1个 MDIO 和 MDC 信号。

    根据评估板 U52是通用的、它可由以太网接口 ICSS 和 CPSW 驱动、

    那么我的问题是、我们可以  通过 PRO_MDIO/MDC 和 MDIO/MDC 在 CPSW 上使用 RMII 接口驱动2个 MAC 端口以太网吗、或者我们是否需要对 MDIO/MDC 进行多路复用以便通过 RMII 接口在 CPSW 上驱动2个 MCA 端口以太网?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Vikas:

    MDIO 信号是通用的、所有连接到 CPSW 的 PHY (此处为2个 PHY)共享、因此无需多路复用。

    您可以参考 TI AM263x 设计原理图。

    此致、
    Shauna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根据附加的图像

    U52和 U51之间由开关(TMUX154EDGSR)共享 MDIO/MDC 信号、  

    我认为我们还在定制电路板中添加了此开关、Pro_MDIO/MDC 无法用于 CPSW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Vikas:

    是的、PRU_MDIO 仅用于 PRU、我们不应将其用于 CPSW、CPSW_MDIO 也是如此。

    在评估板中、有一个多路复用器、该多路复用器可以在 CPSW_MDIO 线路和路由到 U52的 PRU_MDIO 线路之间进行选择。 您可以在定制板中实现相同的设计。

    U52有三个 PHY ---- DP83869、U61 ---- DP83869和 U1 ---- DP83826。 我指的是 AM263x-CC Rev-A 原理图。 U51是与门。 请在获得原理图后进行检查。 您可以在此处找到原理图 TMDSCNCD263评估板| TI.com

    谢谢。此致、
    N·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