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CC2650STK:看到信号中的50-70ms 传播延迟。 这是正常的吗?

Guru**** 245542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CC2650STK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wireless-connectivity/bluetooth-group/bluetooth/f/bluetooth-forum/608954/cc2650stk-seeing-a-50-70ms-propagation-delay-in-the-signal-is-this-normal

器件型号:CC2650STK

尊敬的所有人:

我将 CC2650STK sensortag 连接到 Raspberry PI (使用 BluePy python 库、这是用于原生 Linux BLE 堆栈的 API - bluez)。 传感器以允许的最大 BLE 配置运行、即连接间隔范围设置为6-8、即7.5-10ms。  

在这些配置设置下、我会看到信号中存在某种烦人的持续50-70ms 延迟。 请参见下图、其中显示了这种效果:

其中、蓝色线是 MPU6050 I2C 信号、橙色信号是 CC2650STK 信号。  

50-70ms 远高于我预期的标准 BLE 传播延迟。 我的 PI 上的 python 代码的执行速度明显快于这个速度、并且那里没有发生缓冲。

是否有人能够建议此延迟的可能原因、以及是否可以在 TI CC2650STK 固件中修复这些原因?

感谢你的帮助!

最棒的

Jonathan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

    您是否采用 BLE 空气数据包监听器捕获来确认 BLE 连接间隔?
    此外、您还可以在 TI BLE Wiki 上的 SensorTag 用户指南中找到有关传感器报告周期的详细信息。

    祝你一切顺利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JXS、

    非常感谢您的回答!

    我使用 Raspberry PI 对信号进行采样、并使用每个传入通知的时间戳在我的第一个帖子中生成图形。 时间戳似乎一致间隔7.5ms、这应表明连接间隔确实正确。

    我已将 IMU 传感器的 SENSOR_MIN_UPDATE_PERIOD 和 SENSOR_DEFAULT_PERIOD 修改为"1"、以尝试在默认情况下在固件中预先设置的更快周期。 这似乎效果不错、但正如我说过的、问题是我看到的传入信号出现这种巨大延迟。

    固件方面没有发生任何缓冲、有没有? 我对它进行了很好的了解、但找不到任何明显的东西。

    最棒的

    切勒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

    现在我没有解释。 我建议将 GPIO 调试添加到传感器驱动程序中、在该驱动程序中读取数据以及通过 Movement_SetParameter 对数据进行排队时、例如使用移动传感器。 堆栈将使数据发出警报、并在发生下一个 conn 事件时发送通知、除非在空中接口上有正在运行的退出程序。 嗅探器有助于了解其中发生的情况。

    祝你一切顺利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JXS、

    您是否能够进一步阐述这个想法? 您是否建议通过对 GPIO 变为高电平之间的时间进行计时来计时读取和发出数据之间的延迟? 是否有 GPIO 引脚图可供选择?

    延迟是否完全可能是由于我以7.5ms 的速度对传感器进行采样而造成的? 我发现系统以这种方式更加稳定(数据丢失率更低)、但堆栈中可能有一些队列导致读数被缓冲。

    我有 BLE 监听器、但它来自 Nordic Semiconductor、因此使用不同的应用。 您是否有任何建议、使用监听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