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ADS1235:多个 ADS1235可以处于交流电桥模式并共享同一个激励吗?

Guru**** 238706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ADS1235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data-converters-group/data-converters/f/data-converters-forum/1244787/ads1235-can-multiple-ads1235-be-in-ac-bridge-mode-and-share-the-same-excitation

器件型号:ADS1235

我的系统中有多个桥接器。 我想在几个电桥之间分享励磁-以简化系统 接线。 我还想使用交流激励(参考数据表中的图82)。 那么、我将使用多个 ADS1235。 能否同步 ADC、以便一个 ADC 进行激励控制、但都在交流模式下正常工作?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rk Fredette:

    您应该能够使用 START 引脚或 START 命令来同步多个 ADC 的转换开始。 如果要在脉冲转换模式下运行、执行一个采样、然后等待一段时间、将 START 拉为高电平/发送 START 命令、执行另一个采样等、我认为是可以的。 如果您希望在连续转换模式下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ADC 可能会不同步、并且电桥斩波功能可能不会对所有 ADC 都起作用。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会偶尔发出 START 命令或切换 START 引脚、以确保所有 ADC 重新同步。

    您还需要确保所有 ADC 都处于桥接斩波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会自动将基准输入在内部交换到 ADC。 您还可以根据 VREF 输入引脚使用另一组开关来手动执行此切换

    另请注意、我们尚未尝试该设置以查看它是否实际有效。 理论上应该这样做、但如果您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任何其他"gotchas"、请随时将其发布在此处。

    -Bryan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谢谢、Bryan。

    我认为脉冲转换模式是实现我想要的结果的最佳方式。 脉冲转换模式是否与交流电桥操作兼容-我的意思是1235是否知道要正确地更改采样符号并 对正确的采样对求和?

    交流模式和连续采样必须能够实现极性开关之间的信号稳定。 如果处于脉冲转换模式、应如何管理此时序?

    我计划安装一个板载电量监测计、可能还有4到6个全桥应变计、每个都带有自己的 ADS1235。 我需要为每路输出提供20 SA/s。

    此外、您能否详细说明如何使用 VREF 引脚手动切换选项?

    标记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rk Fredette:

    是的、脉冲转换模式将适用于交流激励模式。 在交流激励周期中、每次转换前应用延迟。 因此、在脉冲转换模式下1x 输出的总时间=[延迟+转换延迟]+[延迟+转换延迟]。 我在 EVM 上确认了这一点

    此外,您能否详细说明如何使用 VREF 引脚手动切换选项?

    假设您的电桥按如下所示进行连接、您需要为每个 VREF 输入对使用另一组开关、以确保只要交换电桥电压、差分 VREF 电压就始终为正。 当5V 施加到电桥顶部而 GND 连接到底部时、VREF 电压为正。 在第二个相位中、VREF 电压为负。 ADC 在内部交换这些引脚以确保实际调制器看到的电压为正。 因此、如果您不在其他 ADC 上使用交流激励模式、则必须在外部适应该开关

    -Bryan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明白了、谢谢 Bryan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欢迎您、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