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生成连续信号的时间图、其中 SYNC 始终为低电平并且值通过 Load 以独占方式加载? 从移位寄存器输入到输出的延迟没有时序、并且32位存储寄存器的建立时间也没有时序。
换句话说、如果32位的最后一位在时钟的下降沿被输入移位寄存器、则移位时钟的下降沿与/LOAD 信号的下降沿之间的最小延迟是多少?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您好、Erin、
感谢您的快速响应。
数据表并未说明有两个32位寄存器、并且每个寄存器均由不同的寄存器进行控制。 SYNC 看起来是时钟的简单门信号、而不是在第二个寄存器中存储32位的触发信号、而第二个寄存器会通过 LOAD 引脚的下降沿传输到另一个寄存器中。
最好是数据表包含电路图、 以便如何实现由32位移位寄存器-加载了/SYNC 的上升沿的32位并行寄存器以及加载了/LOAD 的下降沿的数字输入。 一张图片显示超过千个字。
在应用手册"揭秘使用20位 DAC 生成超低噪声、高保真波形所面临的设计挑战"中、您将看到 DAC11001B 能够以10kSPS 更新速率生成1kHz 正弦波。
对于该应用、时序图是如何锁定的?
此致 Dietmar
尊敬的 Dietmar:
这很令人困惑、但在 LDAC 部分中有相关介绍。 首先、这里是功能图、显示了缓冲器寄存器与 DAC 寄存器是分开的、但它没有提到触发器是 LDAC。

第7.5.3节介绍了 LDAC 功能。 "DAC11001B 提供软件和硬件同时更新和控制功能。 DAC 已被设计为双缓冲架构、这样的话、可为 DAC 输入全新数据、而又不会干扰模拟输出。 数据更新可在同步或者异步模式中执行、这取决于 LDAC 模式位(地址02h、B14)的状态。'
如果器件处于异步模式、数据将自动从缓冲寄存器移动到活动寄存器、而无需您进行任何其他输入。 在同步模式下、数据不会从缓冲寄存器移位、直到切换 LDAC。 在异步模式下、您可以有效地忽略 LDAC 引脚。
在计时方面、我认为10kSPS 在30MHz 该器件的 SPI/SPI 50MHz 频率的标称时间范围内。 您可以使用图6.1中的时序图。
谢谢。
埃林
您好、Erin、
我们正在收集越来越多的好信息、但这些信息并没有完全回答我的问题。
让我们再从数据表开始、数据表中有两种模式:异步和同步、但如 "图6-1所示。 串行接口写入时序:独立模式"仅一种模式、不说明描述了哪种模式。
对于两种不同的模式、我希望有两个不同的时序图。 如果您能发布这两个时序图、我将非常高兴。
如果我们假设根据您所描述的时序进行计算、则只能将 DAC 的模拟路径写入 突发模式。
32位数据通过32位时钟边沿移入串行寄存器。 之后、必须停止数据和时钟、直到数据存储在 DAC 寄存器中的 DAC 中。
一个模拟样本结束与下一个模拟样本开始之间所需的额外时间间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tcsh (SCLK 下降沿至 SYNC 上升沿) 20ns + Tcshigh (同步高电平时间) 100ns + TCSS (同步下降沿至 SCLK 下降沿) 36ns = 156ns。 每个32位数据样本之间必须有156ns 的间隔。
这意味着/LDAC 的更新频率不是移位频率的偶数倍、具有连续数据和时钟信号的 DAC 通常就是这种情况。 换句话说、如果 DAC 以数据表"图6-43 "中所述的768kHz 更新速率运行。 1kHz 频谱与频率间的关系"公共频移频率为24.576000MHZ (即音频采样速率)。 根据您所描述的时序、实际移位频率必须高于 24.576000MHZ 、这样才能 生成高于156ns 的样本之间所需的时间差。
任何人都不能以"相信"为基础开始严肃的设计。 请与 IC 的设计人员核实您此处提供的信息。
请在 "图6-43中发布用于生成信号的时序图。 1kHz 频谱与频率间的关系"、更新速率为768kHz。
再次感谢
迪特马尔
尊敬的 Dietmar:
正确的、即每个数据样本之间需要156ns 的间隙、但该计算假定 IOVDD 和 DVDD 较低。 返回应用手册、团队使用的是38.4MHz 时钟频率、这意味着它们在更高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将变得
TCSh + Tcsigh + TCSS = 10ns + 50ns + 18ns = 78ns。
此外、如果您在异步 模式下操作、您将能够忽略 LDAC 引脚、因为 DAC 将在 SCLK 的最后一个边沿上自动更新。 如果您以最快的频率运行、每组32位将花费大约728ns、从而提供超过1Msps 的采样率。 当然、这是 SPI 参数的最小时间范围、因此这不现实、但可通过快速 SPI 时钟时序实现768kHz 采样。
谢谢。
埃林
您好、Erin、
这解决了我理解正确计时的问题。
非常感谢您的大量帮助以及您耐心地解释所有细节。
我 从2021年12月开始使用的 DAC11001B 数据表 显示了以下数据:
tcsh - SCLK 下降沿至 SYNC 上升沿、2.7V≤IOVDD≤5.5V 20纳秒
tCSHIGH - SYNC 高电平时间、2.7V≤IOVDD≤5.5V 100ns
TCSS - SYNC 下降沿至 SCLK 下降沿、2.7V≤IOVDD≤5.5V 36纳秒
您的值来自哪个数据表?
总之、数字接口不适合基于连续时钟和波形文件等数据流进行"简单"复制。
即使数据表中以一些测量值指定了音频采样率、这也不意味着您可以直接使用波形文件等音频数据、即使您已将波形文件中的位移至 SPI 文件的正确位置也是如此。
转换频率的数据时、您需要使用弹性存储器、 在音频时钟频率下与波形文件日期一起加载的频率、并且 DAC 移位寄存器的读出以高于音频移位时钟的频率完成、 其中/LDAC 必须源自音频移位频率。
我认为在这样的数字接口中没有任何好处。
我本来希望移位寄存器的内容会通过/LDAC 下降沿传输到下面的32位并行寄存器中。
然后、此逻辑有32个时钟脉冲时间来解码地址位并确定由/LDAC 的下一个下降边沿加载哪个控制寄存器或者数据寄存器。
对于连续的数据流、假定 初始化后只有模拟用户数据被压入移位寄存器。 在初始化之后、地址位绝不会改变、所有移位寄存器数据都分两个阶段传输到 DAC 寄存器。
假设 DAC 内的所有寄存器具有相同的设置和保持时间、您可以轻松地直接运行 768kHz 波形文件、而无需更改 DAC 的移位频率。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真正的同步模式。
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唯一的缺点是模拟输出电压仅在/LDAC 的第二个下降沿之后发生变化、但这不应影响 Wave 文件的回放。 即使是 P-Spice 程序也可以输出波形文件。
除了数字接口、数据表中发布的实际 DAC 的测量值都是巨大的、我要尊敬。
此致 Diet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