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利用仿真在4000英尺电缆上测试 RS485通信。 可通过2种方法测试 RS485通信。
1.为4000英尺电缆考虑 RLC 参数,并使用4000英尺电缆和20个节点进行仿真。
2. 根据传输线理论,考虑 RLC 小于工作频率波长的1/20倍。
我们需要从上述两种方法中选择哪种方法。 可以直接使用4000英尺的电缆测试 RS485??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我们正在利用仿真在4000英尺电缆上测试 RS485通信。 可通过2种方法测试 RS485通信。
1.为4000英尺电缆考虑 RLC 参数,并使用4000英尺电缆和20个节点进行仿真。
2. 根据传输线理论,考虑 RLC 小于工作频率波长的1/20倍。
我们需要从上述两种方法中选择哪种方法。 可以直接使用4000英尺的电缆测试 RS485??
尊敬的 Swarupa:
因此、您列出的任一选项都是可行的-选项2是更"精确"的系统模型-但要在 RS-485系统仿真中进行最精确的电缆建模、请参阅下图-这是假设使用了理想的拓扑 -对于 RS-485是菊花链还是主干与接线盒-并且每个终端节点都是端接(即总线上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节点是标准的120欧姆电阻端接)
红线表示"A"导线、蓝线表示"B"导线。
此仿真中还有2个组件:
TX -代表有损耗的传输线-大多数 SPICE 程序将在其中内置传输线模型(我认为符号为"O") -您需要提供的是电气参数和电缆部分的长度-所以 RLC +电缆部分的长度。 其中、长度是 Tx 的长度或存根分支之间的总线长度。
TSx -表示有损耗的传输线、它们是存根长度-它们的最大长度应<= TR/10 * Vp、其中 TR 是差分转换时间、Vp 是传输介质中的信号传播速度。 该最大长度应可减少这些残桩效应、因为这些节点应处于未端接状态、因为在标准 RS-485系统中只允许有2个端接。 如果您以菊花链形式连接 TSX 将接近0mm (它不会是0 -但基本上适用于大多数用途)
现在、需要注意的所有内容有一个很大的注意事项-此器件的 Spice 模型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模型-它使用的是比我们当前更理想化的旧模型架构、并且我们当前的架构仍然理想化-因此这个模型 器件缺少大多数细微差别-在查看这些器件的信号完整性与总线长度时、细微差别非常重要-因此、虽然上述指令可以提供很好的系统近似值-但节点的实际模型非常重要 理想化、因此可能没有显示与设计相关的所有内容。 因此、如果可能、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测试始终是系统中大型电缆的首选方法、因为与实际系统相比、仿真往往过于简单。
我还要说-从技术上讲、4000英尺将超过 RS-485的1.2km (比标准最大值长大约20米/65英尺-因此这可能不是一个大问题-但需要注意) 如果系统中一切正常、速度实际上将被限制在大约100kbps -由于此部件在转换时的速度要快一点、因此也可能在这些较长的总线长度上进一步阻碍此部件。 如果需要应用更快的速度或更长的距离 、我们提供了一款也可能有用的中继器设计- https://www.ti.com/lit/ug/tidu590/tidu590.pdf?ts=1683045174886
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敬请告知!
此致!
帕克·道德森
感谢帕克的帮助。
正如您所说的、这两个选项都可以使用、我有两个问题。
1.如果我们使用选项1直接使用4000ft RLC 值,在这种情况下抖动/信号完整性会导致任何信号问题,因为数据速率大约为100Kbps 4000 ft。
您是否有使用4000英尺电缆进行测试的实际结果 ??? 如果是、请与我们分享。
2.如果我们去选择2 ,为此我需要考虑多大的长度,并重复到4000英尺???
尊敬的 Swarupa:
1.如果您模拟第一种方法、假设我们可以消除传输线路的影响、则可能会出现抖动/SI 问题。 仿真的执行要容易得多-而且由于 IC 模型非常理想化、更高级的解决方案仍然无法捕获源/负载的所有细微差别。
2、 我们使用了通用的电缆准则-我不确定它直接采用的是什么部件(这应该无关紧要-因为这应该是任何 RS-485器件的备用件) -但它是通过 22 AWG 电缆获取的、 120Ω、非屏蔽双绞线-您可以看到、保守的特征将略低于4000英尺。 因为它超出了标准 RS-485的范围
话虽如此-我们没有要共享的这部分的具体数据、因为通常不使用设备获取且4000英尺> 1.2km。 也就是说、电缆、布局和总线拓扑将对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使用大总线时、在您的操作环境中进行物理测试几乎总是必需的。
3.如果您使用第二种方法、即将每个 RLC 限制为等于您关心的最高有效谐波波波长的1/10、因此在100kbps 时、您将获得基本频率为50kHz、三次为150kHz、第五次为250kHz、 在350kHz 时为第7谐波、在450KHz 时为第9谐波-因此我会使用第7谐波或第9谐波来尽可能地接近现实。 您可以使用长度的1/20 -但这可能会有一点过度使用、因为通常情况下、1/10通常很好、如果确实需要获得更高的精度、1/16通常是我看到的最低-但主要是1/10。 你可以降低-但可能没有必要。
4.正如我在第一次答复中所说的-两个仿真选项都是可行的-但是 SPICE 已经内置了有损耗的传输线路-并且如果你打算使用 SPICE、我强烈建议使用这个功能-或者使用一个高频分析工具来分析电缆 以及理想化负载的情况下运行仿真。 没有什么比现实世界的测试和传输线路设计更准确了、因此我很担心、无论您走哪个方向、仿真都很明智、因为很多现实世界的细微差别都将被忽略-但如果您不得不这么做 在 SPICE 选项2中进行仿真或有损耗的传输线路是最佳方式。
此致!
帕克·道德森
尊敬的 Swarupa:
我认为您的仿真设置方式很好、我认为它尽可能准确、我们的 IC 模型使用了与您在仿真中使用的最简单的传输线模型。
话虽如此、它并没有捕捉到系统的所有细微差别-对于您提到的那种类型的仿真选项2或我提到的替代选项将更加准确、因为传输线路将更加准确、因为这最终是一个 集总模型、而不是分布式模型。 然而、使用我们拥有的 IC 模型-以及您的电路设置方法-我认为它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近似值、并且我认为它显示了工作的可能性-然而、类似这样的长总线应用中的细微差别可能是失败和成功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别。
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敬请告知。
此致!
帕克·道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