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SN6507-Q1:软启动功能说明

Guru**** 181876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SN6507-Q1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isolation-group/isolation/f/isolation-forum/1393890/sn6507-q1-soft-start-functionality-explanation

器件型号:SN6507-Q1

工具与软件:

您好!

通过查看 SN6507-Q1数据表、我们并不完全清楚软启动功能是如何工作的。

数据表显示:

"SN6507-Q1器件支持软启动功能。 上电或 EN/UVLO 引脚从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时、输出功率 FET 的栅极驱动在一段时间内逐渐从0V 增加到最大驱动 强度。"

它还说:

"在软启动期间、过流保护被禁用。"

以及: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通过 SS/ILIM 引脚上的电容器和电阻器计算上升至峰值开关电流的软启动时间。"

第二句话是否真正意味着软启动期间没有电流限制? 或者它是否意味着 OCP 章节后半部分中所述的短路保护功能被禁用?

我假设、由于软启动电容器与电流限制设置电阻器并联、因此在软启动期间、电流限制会以某种方式升高、但我对数据表中的说明感到困惑。 我还可以理解第一句话、这意味着只有在软启动周期之后才会达到标称 powerFET 开关电阻、在此之前、powerFET 电阻会斜升、例如通过斜升栅极电压。 或者、是否可能有多个并联的功率 FET、并且它们并未在软启动期间全部导通?

第三个报价将意味着某种电流限制升高。

您能否提供预期行为的简短描述以及软启动本身的基本仿真所需的足够信息?

感谢您的帮助!

此致、

Gergely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

    感谢您的提问。 请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来审查和回答您的问题。

    此致、
    Aaditya Vitta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Gergely:

    欢迎来到 TI E2E 论坛!

    抱歉、数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让您了解软启动操作。 谢谢、请在下面查看我的意见。

    1. 是的、第二个报价意味着在软启动期间禁用电流限制功能。 如前所述、SS/ILIM 引脚是双功能引脚、当软启动处于活动状态时、将无法识别电流限制功能。
    2. 软启动是通过控制功率 MOSFET 的栅极驱动来实现的。 栅极驱动是指到 MOSFET 栅极的电压逐渐增加。
    3. 第三句话简单地指代 SS/ILIM 引脚、该引脚用于独立设置软启动时间和电流限制。


    此致、
    Koteshwar Rao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Koteshwar:

    感谢您的回答!

    数据表提到了5A 时的硬过流保护限值。 它是否在软启动期间也被禁用?

    对于"MOSFET 栅极的电压逐渐增加"、您的意思是说栅极接收 PWM 信号、但使用顶部电压时、该电压会逐渐增加、远慢于 PWM 频率? 我可以理解的另一种方法是、在每个 PWM 周期内的软启动期间、您使用全栅极电压进行驱动、但电阻要大得多、从而导致栅极电压逐渐增加、但这次是在 PWM 周期内?

    数据表中有这个引述:

    "为了确保软启动和稳态之间的平稳过渡、建议 Css 值介于50nF 和5 µF 之间、输出电容 COUT 小于 Css 值的10倍。"

    为什么需要它? 允许的输出电容器尺寸不应该随变压器比而变化? 具有较高输出电压变压器的较低输出电容器和具有较低输出电压变压器的较大输出电容器?

    使用较大的输出电容器时预计会发生什么情况?

    再次感谢您、此致、

    Gergely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Gergely:

    感谢您跟进其他问题。

    数据表提到5A 时的硬过流保护限值。 是否也会在软启动期间禁用该功能?[/QUOT]

    是的、这也被禁用、因为在软启动完成之前无法读取 SS/ILIM 引脚上的 RILIM 电阻器。

    使用" MOSFET 栅极的电压是逐渐增加的"这句话是说、栅极接收到 PWM 信号、但使用最高电压时、电压是逐渐增加的、慢得多于 PWM 频率?

    否、在软启动期间没有 PWM 控制。 占空比在软启动期间保持48%、而 MOSFET 的绝对栅极电压会逐渐增加、以缓慢提高 MOSFET 的导电性、从而逐渐增加漏极电流。 这会将浪涌峰值电流保持为最小值、而这是软启动的主要目的、即尽可能减小浪涌峰值电流。

    为什么需要这项功能? 允许的输出电容器尺寸不应该随变压器比而变化? 采用输出电压较高的变压器时输出电容较低、采用输出电压较低的变压器时输出电容较大?[/QUOT]

    如我的上一段所述、软启动的主要目的是更大限度地降低启动期间的峰值浪涌电流。 如果 COUT >(10*Css)、则在软启动期间输出电压不会达到其最终值。 软启动完成后、输入电流可能会突然增加、以便更快地为输出电容器充电。 即使在软启动之后、这也会导致高浪涌电流。 这会失去软启动的用途并使该功能无效。

    因此,为了看到软启动的好处,COUT <(10*CSS)。

    关于输出电容器与匝数比/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提供软启动功能、可以使用与匝数比/输出电压成反比的方式来调节输出电容器。 这可以使上电时间保持相似的时间。 但是、由于软启动已经充分减慢了上电速度、除非匝数比/输出电压非常大、否则根据匝数比/输出电压来确定输出电容器的大小并不重要。 但对于保持 COUT <(10*Css)的任何输出电压、都可以遵循此规则。

    谢谢、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请告诉我。


    此致、
    Koteshwar Rao

    [/quote]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感谢您的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