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UCC28951、 PMP、 PMP8740
尊敬的 TI:
我有几个问题、如下所示。
- Lmag 的公式30为何使用(1-Dtyp)? 它应该是 Dtyp 吗? 因为 Lmag 电流在 Dtyp 期间导通。
- 设计的 Lmag 值为3.54mH、而根据公式30计算的最小值为17mH 是否可以接受? 在可变输出条件下、在变压器的绕组损耗较低的情况下、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此致、
KK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尊敬的 TI:
我有几个问题、如下所示。
此致、
KK
你好 KK
1-D 项的原因在随附的文字文档中进行了解释。 /cfs-file/__key/communityserver-discussions-components-files/196/2845.1_2D00_D.docx
如果不清楚、请告诉我。
如果 Lmag 小于 Excel 计算器计算出的值、则会发生的情况是、系统的运行方式更像在电压模式而不是峰值电流模式下运行。 原因是电流感应信号包含变压器磁化电流和输出电感器电流的贡献。 随着磁化电流比例的增加、输出电感器电流会放大并变得不太重要。 在该限值中、如果斜坡完全由磁化电流决定、则输出电感器贡献的斜坡比例可以忽略-这实际上是电压模式控制。
因此-要么增加磁化电感-更大的磁芯横截面或更多的匝数-要么选择电压模式控制。 VMC 将需要不同的控制补偿网络、但这是一次性设计任务。 它还需要在变压器初级侧添加一个直流阻断电容器。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告诉我。
此致
Colin
你好 KK
1-D 项的原因在随附的文字文档中进行了解释。 /cfs-file/__key/communityserver-discussions-components-files/196/0675.1_2D00_D.docx
如果不清楚、请告诉我。
如果 Lmag 小于 Excel 计算器计算出的值、则会发生的情况是、系统的运行方式更像在电压模式而不是峰值电流模式下运行。 原因是电流感应信号包含变压器磁化电流和输出电感器电流的贡献。 随着磁化电流比例的增加、输出电感器电流会放大并变得不太重要。 在该限值中、如果斜坡完全由磁化电流决定、则输出电感器贡献的斜坡比例可以忽略-这实际上是电压模式控制。
因此-要么增加磁化电感-更大的磁芯横截面或更多的匝数-要么选择电压模式控制。 VMC 将需要不同的控制补偿网络、但这是一次性设计任务。 它还需要在变压器初级侧添加一个直流阻断电容器。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告诉我。
此致
Colin
你好 KK
我重写了注释-希望这个版本更清晰。
/cfs-file/__key/communityserver-discussions-components-files/196/2110.1_2D00_D.docx
如果系统在 VMC 中运行、则需要阻断电容器。 补偿应采用电压模式控制、因为这是输出电感器/电容器导致相移更大的模式。 但我对您为什么需要切换模式有点困惑。 在任何情况下、UCC28951都必须在上电时设置为一种或另一种模式。 如果您的意思是输出必须在 CI 和 CV 模式下运行、具体取决于电池的充电状态、则可通过我们的 PMP 8740参考设计 http://www.ti.com/tool/PMP8740了解实现此目的的正常方法
3我认为你是对的,但我需要检查一下-我明天就会看。
你好 KK
使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CM)(工作占空比大于50%)的连续导通模式(CCM)转换器中存在次谐波不稳定性。 防止这种不稳定性的正常方法是向电流感测信号添加补偿斜坡。 为了在高达100%的所有占空比上实现稳定性、需要补偿斜坡为输出电感器下降斜率的50%。 这实际上是所需的最小斜坡、在某些情况下、100%斜坡斜率更好。 我建议您查看 slup113pp16 https://www.ti.com/seclit/ml/slup113/slup113.pdf 中的斜率补偿部分
超过100%的斜坡将导致系统行为越来越多、就像在电压模式控制下运行一样、但转换是渐进的、而不是突然的。
我没有和 PMP8740的设计人员交谈过、但看起来非常像他选择的磁化电流斜率接近输出电感器的100%下降斜率。 另请注意、变压器磁化电感具有相当宽的容差范围、典型值为±20%、因此也会进入计算。 最后、对于可以在该磁芯上实现的磁化电感量、可能存在实际限制。
下面是一些摘要说明。
1 如果没有斜率补偿、D > 50%时环路不稳定、但即使在较低占空比下也开始显示欠阻尼行为。
2 /秒、如果斜率补偿斜坡为电感器下降斜率的50%、则系统在占空比达到100%时保持稳定。 这是常见的建议、因为它保持峰-平均比恒定、因此电流限制点不依赖于占空比。
3 斜率补偿斜坡在电感斜坡的零至50%之间将使系统稳定至某个占空比极限值—例如可能高达70%。 如果设计人员可以确保环路永远不会在占空比限制之外运行、则可以执行此操作
4 斜率补偿斜坡等于输出电感器的下斜率,使 CS 信号扰动的恢复最快,见 slup113中的 P17,但峰均比随占空比变化。 如果斜率补偿为输出电感器电流下降斜率的50%、则平均电流不会随占空比而变化、电流环路动态特性更好。
5 在实践中、设计人员最终通常得到大约电感下降斜率70%的补偿斜坡
6 电流感测信号将由输出电感电流的一个分量和磁化电流的一个分量组成。 磁化电流斜坡构成斜坡补偿斜坡的一部分。
7 如果磁化电流斜坡变得过大(Lmag 太小)、CS 信号(输出电感器电流+ I_MAG)将由放大电流控制、系统开始比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系统更像电压模式控制系统。 这是我们为 Lmag 设置最小值的主要原因。 我们也不希望仅仅为了避免相关的 I^2R 损耗而产生过多的磁化电流。
8 非线性斜率补偿方法可用—但很少使用。
此致
C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