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与软件:
尊敬的 TI:
我阅读了应用手册 SLTA055 ( 2006年2月)、其中介绍了如何选择正确尺寸的大容量电容器。
您能否详细说明一下如何得到公式9?
此外、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注意到、 jarrigo@ti.com 通过电子邮件向另一个用户(Tony)提供了帮助。 我不确定 jarrigo@ti.com 是否 仍然是 TI 组织的成员。 如果没有、请将我转至可以进一步提供帮助的相应联系人吗?
提前感谢您的帮助
此致、
Søren (Soeren)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工具与软件:
尊敬的 TI:
我阅读了应用手册 SLTA055 ( 2006年2月)、其中介绍了如何选择正确尺寸的大容量电容器。
您能否详细说明一下如何得到公式9?
此外、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注意到、 jarrigo@ti.com 通过电子邮件向另一个用户(Tony)提供了帮助。 我不确定 jarrigo@ti.com 是否 仍然是 TI 组织的成员。 如果没有、请将我转至可以进一步提供帮助的相应联系人吗?
提前感谢您的帮助
此致、
Søren (Soeren)
您好、 Soeren
以下公式可根据能量平衡得出。 输入电感器中存储的能量(1/2 * L * I^2)会转储到输入电容器中、这会导致电压增加(ΔV μ F)
我希望这可以解决您的第一个问题
此外、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注意到 jarrigo@ti.com 通过电子邮件向另一用户(Tony)提供了帮助。 我不确定 jarrigo@ti.com 是否 仍然是 TI 组织的成员。 如果没有、请您将我转至可以进一步提供帮助的相应联系人吗?
请详细说明您在哪里需要帮助、以便我为您提供帮助? 如果是敏感信息、可以通过 E2E 向我发送私信。
谢谢你
此致
Onkar Bhakare
尊敬的 Onkar:
感谢您的答复。
经过能量平衡后,电感器(1/2*L*I^2)能量被转移到电容器(1/2*C*V^2)中。
这样会得到类似1/2*L*I^2=1/2*C*V^2 -> C=(L*I ^2)/V^2的结果
我不明白1.21因子来自哪里。 您是否愿意这样明确地说明方程是如何形成这种形式的?
关于 jarrigo@ti.com;我不需要任何帮助。 我刚注意到他回答了一个以前的用户,我会直接写信给他,如果他仍在组织里,不会写信给他。 但我想他不是?
此致、
Søren (Soeren)
您好、Soeren
感谢您发送编修。 通过执行以下练习、您可以得出系数1.21。 当施加负载瞬态时、输入必须提供来自输出的反射电流。 不过、输入端存在电感使其无法立即执行该操作。 考虑反射负载电流而言、公式为 ITR、 输入电压会下降、直至 IL 达到该值。 输入电压的下降可通过此期间输入电感器中的能量存储来计算。
我在这个瞬态期间创建了一个有效电路、您可以看到如下的结果。 我在这里施加了1A 阶跃、反映了输出负载瞬态。 如果插入组件值、则与 1/2*L*I^2=1/2*C*V^2 -> C=(L*I^2)/V^2匹配。 我想作者已经考虑了占空比的影响、这将改变行为位。 您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制作仿真模型以查看它如何修改几何关系。
尽管如此、应用手册的作者还是建议该公式是一个近似值、可能与您的情况不完全匹配。 不过、您可以将其用作一个良好的起点、并通过实验确定所需的电容
我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谢谢你
此致
Onkar Bhak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