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与软件:
您好!
在 TIDA-00366参考设计中、接地方案使参考点(U_BOT_REF、V_BOT_REF 和 W_BOT_REF)通过0 Ω 电阻器 R133、R139和 R140分别连接到 VDC-。 此外还通过另一个0 Ω 电阻器 R142连接到 GND1 (16V 栅极驱动电源的接地端)。
这意味着每个底部栅极驱动器 GND 都通过 PCB 上的0 Ω 短接线连接到栅极驱动器电源 GND 和 VDC-。
我对这种安排有几个问题
- 此短接线的用途是什么? 为什么不通过布局布线本身中的一些常见星点直接连接所有底部三相栅极驱动器部分 GND?
- 对于采用外部交流和直流母线排列的外部电源模块、这是一种更好的接地方案
a)通过 PCB 中的短接线/布局将栅极驱动器部分的所有底部接地连接在一起
或者
b)保持所有底部 GND 的 GND 平面 分离 因为它们最终通过 VDC-汇流条进行连接?
3.在继续问题2中、如果向底部栅极驱动器提供单独的电源、会发生什么情况? 我们是否需要将其 GND 连接到 PCB 上或将其绑在 PCB 上的一端、或者我们是否应该将每个底部栅极驱动器相位的接地平面保持分离、然后通过 VDC-汇流条从外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