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LP-EM-CC1314R10:如何实现射频多发送器和单接收器(LP-EM-CC134R10)

Guru**** 246861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CC1354P10, LP-EM-CC1314R10, CC1314R10, SYSCONFIG, LP-XDS110ET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wireless-connectivity/sub-1-ghz-group/sub-1-ghz/f/sub-1-ghz-forum/1413528/lp-em-cc1314r10-how-to-implement-rf-multiple-transmitter-and-single-receiver-lp-em-cc134r10

器件型号:LP-EM-CC1314R10
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 SysConfigCC1314R10、CC1354P10、 LP-XDS110ET

工具与软件:

大家好、我是尝试合作的 LP-EM-CC1314R10 多个射频发送器和单个接收器。 是否可以通过任何可能的方法从多个发送器接收而不会在射频接收器端产生有效载荷损失、以及如何实现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配置来实现这一场景?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

    您能否向我们提供有关您希望实施的通信的更多详细信息?

    您希望实现哪种通信模式?
    您想使用哪些频率?
    您想连接多少个器件、哪个角色?
    对封装损耗、刷新率等有哪些要求?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我们将其用于工业目的、即多个射频发送器(最多100个器件)将以低于1GHz 的频率向一个射频接收器发送不同的传感器数据。

    此致、
    Mani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vel:

    您是否考虑过使用 Ti15.4-Stack: https://www.ti.com/lit/an/swra782/swra782.pdf?ts = 1726483058458

    在 表6.2.1 Sub1G 中、您可以看到我们针对100个节点的稳定性测试结果。

    它是否满足您的要求?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建议。
    按照参考手册、我们将运行" collector_SM "和" SENSOR_SM "示例。 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使用3 " LP-EM-CC1314R10 " LaunchPad、一个用作收集器、其余两个 LaunchPad 用作传感器。

    以下是我们的观察:

    1.当发送数据从只有2个传感器到一个收集器时,我们有 一个问题,例如一个传感器的数据包在一段时间后没有被收集器接收.  
    2.我们是否需要更改一些配置以添加更多传感器?  (请注意、我们将收集器和传感器上的发射功率增加到12dBm、将报告间隔增加到500ms)。

    我们甚至尝试在.sconfig 文件中为收集器更改 PAN ID、但没有更改、我在收集器 CUI 中进行了验证。  

    请添加您的建议。  


    此致、
    Mani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vel:

    很好、您可以开始测试了。

    我在这里复制了您的设置:一个 CC1314R10收集器和两个 CC1314R10传感器(所有器件都已将 报告间隔更改为500ms、轮询间隔更改为300ms)。 通过查看终端应用程序、让它在我的办公桌上运行20分钟后、我看不到任何断开连接或丢失的消息。

    您能否更详细地解释一下您的设置:
    1.如何观察已发送和已接收的数据包?
    2.你让它运行多长时间才能看到问题?

    添加更多传感器不需要更改、但请注意、根据您要发送的数据和传感器数量、您可能需要调整报告和轮询间隔。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答复。 在我们的设置中、我们从不更改轮询间隔(保留为默认值2000);我们仅更新了两侧的发射功率和报告间隔。
       
      1.在传感器端传输数据时、有一个字节用于 板 ID 两个字节用于 序列号 .  
    在收集器端、我们将解析 板 ID 序列号 . 我们也每10秒在收集器侧打印一次结果(在单独的 UART 上)。
       
      2.对我们来说,我们后来有一个问题 1.5小时 保持运行状态。 即、收集器 CUI 终端中显示安全错误。  
    注意: 从两个观察结果中可以看出、传感器板已永久断开连接或将在1小时后自动重新连接(即、收集器停止在某种程度上接收 SEQ_NO 相关的数据 10000、将从 SEQ_NO 接收数据 20000)。
       
    为了便于确认、您也使用了相同的 非信标模式 、并且您只在" collector_SM "和 " SENSOR_SM " 示例。 您是如何将数据从传感器连续传输到收集器的?

    此致、

    Mani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vel:

    安全错误可能与帧计数器有关、因此、如果您运行进一步的测试、则可以取消定义安全定义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您是否知道缺失数据是针对传感器不再发送数据还是收集器不再接收数据?
    您可以使用数据包监听器 https://www.ti.com/tool/download/PACKET-SNIFFER-2/1.9.0观察到这一点

    我使用收集器和传感器项目以改变的间隔在非信标模式下进行测试、并通过终端应用观察网络中的器件。

    我将使用 SM 项目进行测试。 如果您有更多详细信息、请告诉我。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答复。

    关于监听器、我认为监听器应用程序不支持我们使用的 LaunchPad (LP-EM-CC1314R10)。

    在我们的设置中、实际上使用了命令"Smsgs_cmdIds_toggleLedRsp"来传输自定义数据。 当我们尝试使用"Sensor_sendMsg" API 添加新命令并进行传输时、收集器侧没有接收到数据(我们在两侧都添加了新命令)。
    那么、是否有可能的方法以不同的间隔传输自定义数据? 您是否在光标和收集器之间频繁传输任何数据并观察设置结果?

    注意:
    当我们将操作模式更改为"跳频"时, 由于收到10000个数据包后堆内存问题,收集器会置于"vPortFree - configASSERT( heapBLOCK_IS_allocated ( pxLink )!= 0 );"。

    此致
    Mani 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从下午开始、传感器状态始终处于孤立状态。 我们甚至尝试在没有任何修改的情况下刷写"收集器"和"传感器"示例、但传感器仍然没有与收集器连接、状态仅显示为孤立状态。

    可能是什么原因? 您能帮我们吗?

    此致、
    Mani 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vel:

    您是否已经学习过我们在 SimpleLink Academy (https://dev.ti.com/tirex/explore/node?node=A__AchrNsM7a4pBwreGXXho7Q__com.ti.SIMPLELINK_ACADEMY_CC13XX_CC26XX_SDK__AfkT0vQ__LATEST)中提供的介绍?

    如果传感器首次连接到收集器、则会保存其所连接的器件的地址。 如果您要重置器件、则需要擦除闪存。  为此、可按住 BTN-2、按下 RESET、然后在红色 LED 停止闪烁后释放 BTN-2。 这可确保您使用"全新"设备开始所有测试。

      当传感器断开与收集器的连接时(例如、如果设置了网络并拔下收集器的插头)、传感器将处于孤立模式。 如果您重新连接收集器并重置传感器、它将重新加入网络。

    请尝试遵循 SimpleLink Academy 并从普通传感器和收集器项目开始。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您的需求继续使用其他可用功能。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宝贵帮助。
       
      我们已经开始介绍基本的传感器和收集器示例。 我们还找到了使用此参考链接添加自定义消息的页面: dev.ti.com/.../node 、我们也将引用此链接。
       
      如有任何疑问、我们将寻求您的帮助。

    此致、
    Mani 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 Vel:  

     定义自定义消息以及如何实现发送和接收的过程在第二个实验 https://dev.ti.com/tirex/explore/node?node=A__Ad2.9fPbq0Ip1JEbNHZlww__com.ti.SIMPLELINK_ACADEMY_CC13XX_CC26XX_SDK__AfkT0vQ__LATEST 中进行了说明 
    请告诉我您是否成功实现了自定义消息。

    完成实验后、您可以转到安全调试示例(SENSOR_SM、collector_SM)、其中实现了此处描述的安全  功能:dev.ti.com/.../secure-commissioning.html 传感器和收集器项目中的所有其他功能均保持不变、因此您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实现自定义消息。

    请注意、您应该修改安全密钥刷新实现的触发器、以便通过计时器或消息交换等方式在所有设备上触发 这是保持器件连接所必需的。

    要观察发送数据包、您可以使用支持数据包监听器固件的 Launchpad: https://dr-download.ti.com/secure/design-tools-simulation/calculation-tool/MD-r3ewsc0OIX/1.10.0/SmartRF_Packet_Sniffer2_1.10.0.zip

    您能告诉我 您正在构建什么类型的器件吗?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 Vel:

    对于 数据包监听器、您需要使用其中一个受支持的板:

    另一个调试选项是实施第二个 UART (https://e2e.ti.com/support/wireless-connectivity/sub-1-ghz-group/sub-1-ghz/f/sub-1-ghz-forum/1415402/lp-em-cc1354p10-adding-uart-interruption-to-wi-sun-coap-project)。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无法从您的列表中找到正在使用的 LaunchPad (LP-EM-CC1314R10)。
    但是、在在线搜索时有一个 TI 的数据包监听器 V2.18.1、它支持我们的  CC1314R10 MCU。
    链接: https://www.ti.com/tool/PACKET-SNIFFER#tech-docs

    那么、您能否验证我们是否能够将我们的 LaunchPad (LP-EM-CC1314R10)用作数据包监听器?

    如果不是、我们会要求我们的团队为我们提供新的 LaunchPad。

    此致、
    Mani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 Vel:

    我们不再支持旧版本的数据包监听器、而且它也不支持 CC1314R10。

    如果您要使用数据包监听器、则应使用最新版本的 SmartRF 数据包监听器2 v1.10.0: https://dr-download.ti.com/secure/design-tools-simulation/calculation-tool/MD-r3ewsc0OIX/1.10.0/SmartRF_Packet_Sniffer2_1.10.0.zip
     
    您还需要从支持的硬件列表中购买一个兼容的 LaunchPad、因为它与 CC1314R10不兼容。

    如果您只是在寻找一种简单的调试方法、您也可以使用项目中实现的传感器 CUI 来打印您的文件。

    ____


    您是否继续执行我之前建议的过程?

     定义自定义消息以及如何实现发送和接收的过程在第二个实验中进行了说明: https://dev.ti.com/tirex/explore/node?node=A__Ad2.9fPbq0Ip1JEbNHZlww__com.ti.SIMPLELINK_ACADEMY_CC13XX_CC26XX_SDK__AfkT0vQ__LATEST 
    请告诉我您是否成功实现了自定义消息。

    完成实验后、您可以转到安全调试示例(SENSOR_SM、collector_SM)、其中实现了此处描述的安全  功能:dev.ti.com/.../secure-commissioning.html 传感器和收集器项目中的所有其他功能均保持不变、因此您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实现自定义消息。

    请注意、您应该修改安全密钥刷新实现的触发器、以便通过计时器或消息交换等方式在所有设备上触发 这是保持设备连接的必要条件。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正如您所提到的、我们正在与" 三集线器 "和" 生成的 "示例。 我们仅修改了 PANID 并将发射功率增加至12dBm。  
       
    根据您的建议、我们配置了另一个 UART 并打印了" Smsgs_cmdIds_sensorData "在收集器端接收到计数命令。  
       
    我们的观察结果是、我们在2米范围内测试了1个传感器和1个集电极。 它运行得很好、但当我们尝试将收集器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增加2个楼层(30m)时、收集器无法接收超过100个数据包。 在收集器 CUI 中、传感器的设备状态为" ! 响应 "。  
       
    请帮助我们解决此问题。

    此致、
    Mani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 Vel:

    这听起来您已超出范围。  您正在使用哪种 PHY?

    您可以使用 SmartRF Studio (https://dr-download.ti.com/secure/design-tools-simulation/calculation-tool/MD-EekuFuy77r/2.31.0/smartrftm_studio-2.31.0.zip)、选择您正在使用并在数据包 TX 中板上使用的 PHY、以及在数据包 Rx 中使用的另一个物理层、以查看是否存在物理层问题。  

    范围完全取决于所选的 Phy、TX 功率和您拥有的障碍物。 设备的最大 TX 功率为14dBm。
    如果您需要更高的 TX 功率、则可以切换到我们的其中一个 p 器件、例如可达到20dBm 的 CC1354P10。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支持。
       
    在"收集器"和"传感器"示例中、我们使用的 PHY 为"50kbps、2-GFSK。" 在 CCS IDE.SysConfig 文件中、我可以将 PHY 更改为所列的少数、但在 SmartRF Studio 7中、我可以检查的内容比 SysConfig 文件中所列的要多。  
       
    使用"Smart RF Studio 7"工具、我需要两个 LaunchPad 都进行实时调试(使用 LP-XDS110ET 调试器* 2)。 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此致、
    Mani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vel:

    对于 TI15.4、仅支持 SysConfig 中显示的 PHY。 SmartRF Studio 中显示了该器件可以支持的所有 PHY。 它们对应于不同的软件栈。

    请使用进行测试、测试的 PHY 与您要在 SysConfig for TI15.4中使用的 PHY 相同。

    为了进行测试、您需要将这两个 LaunchPad 连接到 XDS110、然后通过 USB 将它们连接到计算机。 当您打开 SmartRF Studio 时、它会突出显示您连接的器件。 您需要选择同一个 PHY、然后您可以在数据包 TX 中测试一个板、在数据包 Rx 中测试另一个板。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目前我们只有一个 LP-XDS110ET  调试器、因此无法测试 SmartRF Studio 。 现在我们订购了额外的 调试器  。


    同时、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左右的长期测试(一个收集器和两个传感器)、并对频带进行了一些更改( ETSI )、Phy (5kbps、SimpleLink 远距离 )、模式( NBCN )和中提到的间隔" 应用手册:TI 15.4-Stack 软件。 -表6.2.1 Sub1G "。

    长期测试观察结果:

    1.即使在两天之后,收集器仍然能够从视线内的传感器之一接收传感器数据(传感器天线和收集器天线彼此面对),错误率为1%。

    2.传感器天线的其余部分以85%的错误率向收集器天线倾斜。 即使在测试持续四个小时后收集器无法从该传感器接收到任何数据包、传感器数据也会在传感器端持续传输。

    请帮助我们解决此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其中找到有关的详细信息 大型网络稳定性测试  (在中提到)   6.2.1.
     效果

    1.他们配置了哪些 PHY 来测试100个节点(在 FCC 和 ETSI 中)。
    2.他们放置传感器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3、报告时间20s 是指每20秒传输一次传感器数据——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此致、
    Mani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vel:

     LP-XDS110ET 是包含 Energy Trace 的调试器、该调试器可与 Code Composer Studio 一起用于显示电路板能耗。

    请向我提供以下信息、以便我为您提供帮助:
    1.我理解,你设置一个测试1集电极和2个传感器。 您在收集器和传感器上运行哪些软件示例?
    2.请给我提供一个示例中有关收集器和传感器的屏幕截图、以便检查您正在使用的所有15.4设置。

    3.收集器和传感器使用的发射功率是多少?
    4. 设备放置在何处(距离、障碍物)?
    5.如何计算已发送和已接收的邮件? 您是否也查看了 RSSI?
    6.您是否对示例进行了任何更改?


    我已经可以回答:
    1. 通过表格的行,配置如下:

    • FCC、5kbps 简单链路远距离、信标模式、75个节点
    • FCC、5kbps 简单链路远距离、非信标模式、100个节点
    • FCC、50kbps 2-GFSK、跳频模式、75个节点
    • FCC、50kbps 2-GFSK、跳频模式、100个节点
    • ETSI、200kbps 2-GFSK、非信标模式、100个节点

    2.对于大型网络测试、将挡板置于机架设置中、并由软件强制执行不同的网络拓扑。 这只是适用于15.4 Stack 的软件评估测试。 该电路板硬件在各种其他测试中都有特征描述。 例如  、如需了解电路板的天线特性、请访问:www.ti.com/.../swra496a.pdf、第178,183页。  

    3.这取决于您使用的模式。 用户指南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的模式: https://dev.ti.com/tirex/explore/node?node=A__AITUIbVTzCdD7w7KebQ-qA__com.ti.SIMPLELINK_CC13XX_CC26XX_SDK__BSEc4rl__LATEST

    请回答以上几点、我将帮助您修复设置。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1.我们一直在使用"收集器"和"传感器"的例子。


    2.我已经附加了收集器和传感器示例的.sysconfig 映像、然后、

    收集器:

    传感器:

    3.现在我们使用的发射功率是 12dBm 收集器和传感器的功耗。
    4. 进行编程 天线朝向集电极天线和的距离为20m 进行编程 天线与收集器天线的侧向距离为15米。
    5.在收集器和传感器示例中、默认情况下、温度传感器数据已从传感器发送并由收集器接收。  

    在收集器中 " DataIndCB "函数、有一个案例" Smsgs_cmdIds_sensorData 、"其中接收所有传感器数据。 在本例中、我们添加一个增量计数、并在 UART 中传输该计数。

    在传感器中 " sendSensorMessage "功能、传感器数据会定期从传感器发送。 在该功能中、我们生成了增量计数、并在 UART 中传输计数。

    对于 RSSI、Sensor-1范围在50至60之间、Sensor-2范围在65至75之间、已在收集器 CUI 中验证。

    6.为测试范围、我们新导入了这些示例、并仅添加了 UART 配置和通过 UART 传输的增量计数。  

    此致、
    Mani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vel:

    根据您的 SysConfig 设置、我可以发现您将"Polling Interval"设置为20000ms。
    在 SysConfig 中、点击"Polling Interval (ms)"后右键的问号时、您将看到以下提示: 轮询间隔必须在 MIN_POLLING_INTERVAL  MAX_POLLING_INTERVAL 传感器项目中定义的范围内。 默认情况下、该范围是1000ms 到10,000ms。  

    1.我建议您将轮询间隔调整到指定范围内(例如9000 ms)。 您可以将报告间隔设置为20000ms。

    2. RSSI 看起来良好、因此请使用调整后的报告间隔再次进行测试、因为这可能是由于该值超出规格而发生的同步问题。

    3.我能问您这是为哪个产品?

    您也可以单击报告间隔旁边的问号以获得良好的解释。 如果您能回答这些问题或者接下来的问题、敬请告知。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我们根据第5种配置进行了设置(ETSI - 投票:20s/ Track:100s/ Report:20s - NBCN)。

    1.我建议您将轮询间隔调整到指定范围内(例如9000 ms)。 您可以将报告间隔设置为20000ms。

    >>确定。 我们将轮询间隔减小到9s。

    2. RSSI 看起来良好、因此请使用调整后的报告间隔再次进行测试、因为这可能是由于该值超出规格而发生的同步问题。

    >>我们将使用新配置进行测试。

    3.我能问您这是为哪个产品?

    >>我们正在构建一种网关应用程序,它接收来自多个发射器设备的数据。 我们正在使用 LaunchPad 器件测试最大范围/功耗/节点。
    >>目前我们正在测试中 NBCN 使用远距离 PHY 设置的"15.4协议栈" 5kbps、SimpleLink 远距离产品 "。
    >>另外在一些应用手册中、他们还建议使用跳频模式来获得更好的性能。 您能否就此补充您的想法?

    此致、
    Mani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vel:

    太好了、请告诉我测试进展如何。

    对于跳频、我们有两个相关的应用手册:
    https://www.ti.com/lit/wp/swry025/swry025.pdf?ts = 1727779049082&ref_url=https%253A%252F%252Fwww.google.com%252F
    https://www.ti.com/lit/an/swra529a/swra529a.pdf?ts = 1727779050212&ref_url=https%253A%252F%252Fwww.google.com%252F

    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将使您的网络更强大以抵抗单个通道上的干扰、并且正如您在应用手册中所看到的、它使您能够根据 FCC 法规使用更高的发射功率。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建议。

    我们将轮询间隔修改为9000ms、并进行了一天的测试。 因为有一个0.01%的错误率、收集器仍然能够接收到这两个传感器数据。

    对于跳频、您提到了 FCC 法规、但我们正在研究 ETSI 法规。 ETSI 法规有效使用跳频吗?

    为实现远距离通信、我们将借助" Smart RF Studio 7. "工具。

    此致、
    Manive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vel:

    很高兴听到它现在按预期运行。

    我会与我们的专家核实认证的详细信息、然后回复给您。

    请随时通知我。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anivel:

    关于 ETSI 认证、我想添加以下信息。

    根据 ETSI 法规、15.4 Stack 可与 NBCN 和 FH 模式搭配使用。 如果您计划使用15.4堆栈的 FH 模式、在 ETSI 规范中、您应该查看称为自适应频率灵活性(EN 300 220-1第5.21.4节)的部分。 ETSI 规范提到了 FHSS 模式、但与低占空比器件或 LBT+AFA 器件相比、优势很少甚至没有。

    可以在此主题的最后一个响应中找到更多信息: https://e2e.ti.com/support/wireless-connectivity/sub-1-ghz-group/sub-1-ghz/f/sub-1-ghz-forum/774299/cc1310-proprietary-slow-frequency-hopping-implementation---etsi-en-300-220-compliance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宝贵努力。 我和玛尼威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将向您介绍有关我们进一步活动的最新信息。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uniyappan:

    感谢您的更新。 如果我能进一步帮助您、请告诉我。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我们现在收到了另一个调试器。 因此将在 SmartRF Studio 中测试不同的 PHY。

    为了再次通知您、我们将构建网关(收集器)和传感器等产品、使网关能够在该类产品中远距离接收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 我们使用的频段为868MHz (ETSI 标准)。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传感器侧的远距离和低功耗。

    我们有一些疑问、如下所示、

    1.如前所述、  

    对于 TI15.4、仅支持 SysConfig 中显示的 PHY。 SmartRF Studio 中显示了该器件可以支持的所有 PHY。 它们对应于不同的软件栈。

    请使用进行测试、测试的 PHY 与您要在 SysConfig for TI15.4中使用的 PHY 相同。

    >>因此、我们只需要使用 SmartRF Studio 测试面向 ETSI 的 TI 堆栈中可用的3个 PHY?

    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2.阅读用户指南时,我们了解轮询间隔是指传感器从收集器轮询数据的频率。 当传感器连接到网络时、收集器将为传感器设置轮询和报告间隔(即、无论我们在 sensor.syscfg 中配置什么都只是默认值、而收集器将在传感器加入网络时向其发送 collector.syscfg 中配置的值)。  

    a. 在我们的情况下、报告间隔可能会因用户使用的传感器而异、因此我们 是否可以为多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配置不同的报告间隔?
    b.如果支持、我们是否还需要更改每个传感器的轮询间隔?

    请帮助我们理解。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uniyappan:

    感谢您的更新。

    1. 当您在.syscfg 您所在的区域中选择时、它将向您显示我们测试的 PHY、如果它满足您的用例、建议您使用。 将为您提供最远距离的 PHY 是5kbps、即 SimpleLink 远距离。 如果您需要使用自定义 PHY、则可以在无线电设置的.syscfg 中启用此选项、但 如果不需要、我建议您遵从我们的建议。 您可以使用 SmartRF Studio 测试 PHY。

    2.您的理解是正确的。 加入网络后、通过收集器收到的配置消息来设置传感器的配置。 轮询间隔也用于同步网络中的器件。 如果有可配置不同时间间隔的选项、或者如果这会使器件解压缩并在下周回头见、我会跟研发团队进行跟进。

    请让我知道 PHY 测试是如何进行的。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uniyappan:

    请咨询我们的专家、您可以了解在传感器端实现如何忽略配置消息的报告间隔。

    这意味着传感器需要具有相同的轮询间隔、该间隔需要通过收集器的配置消息进行设置。 这是必要的、因为它用于网络同步(传感器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唤醒)。  
    但是、您可以忽略配置消息的报告间隔、并针对每个传感器将其配置为不同的值、因为收集器始终在侦听。

    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示例应用、它不是经过测试的功能。 如果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遇到任何问题、请告诉我、我将帮助您进行调试。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答复。

    请咨询我们的专家、您可以了解在传感器端实现如何忽略配置消息的报告间隔。

     -我们将尝试实施这个逻辑。 其他问题、 传感器是否需要将其所需的报告间隔发送回收集器?

    关于范围外测试,我们已使用工作室中提到的远距离 PHY 进行了测试,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

    50个数据包、20字节数据长度、500ms 间隔
    以太网 PHY 距离
    50m 100米 200m
    50kbps、25kHz 偏差、2-GFSK、100kHz RX 带宽 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包 49已接收、1个 CRC 错误 未接收到数据
    SimpleLink 远距离、5kbps (20ksps)、5kHz 偏差、2-GFSK、34kHz RX 带宽、FEC = 1:2、DSSS = 1:2 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包 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包 仅接收20个数据包。
    12 - CRC 错误
    8 -良好
    SimpleLink 远距离、2.5kbps (20ksps)、5kHz 偏差、2-GFSK、34kHz RX 带宽、FEC = 1:2、DSSS = 1:4 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包 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包 仅接收41个数据包。
    4 - CRC 错误
    第37节-好

    当超出250或300米时、我们不会接收到任何数据。 我们的客户要求范围至少为700m 。 您能帮助我们提高传输距离吗?

    注意:  

    1.我们使用板载 PCB 天线进行了测试。 现在我们计划连接外部天线并再次测试。

    2.我们目前正在使用5kbps 和2.5kbps 的 PHY 进行测试、因为这里提到的是远距离。 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或者是否有任何 PHY 适合用于测试远距离覆盖?

    ***我们还有一些关于收集器和传感器示例的查询、我已经张贴在单独的主题 : https://e2e.ti.com/support/wireless-connectivity/sub-1-ghz-group/sub-1-ghz/f/sub-1-ghz-forum/1433234/lp-em-cc1314r10-orphan-sensor-rejoin-issue---orphan-scan-not-triggered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uniyappan:

    很高兴听到测试仍在继续。

     不需要 将报告单个报告间隔发送回收集器。 如果收集器不在 TX 中、则始终处于侦听状态。 请在实施时告诉我如何实现。

    范围

    为了帮助您实现最大覆盖范围、请再次列出您的射频参数。 Yo 正在使用:
    - 2个 CC1314R10 -一个作为收集器,另一个作为传感器
    -非信标模式的 TI 15.4 Stack ->网络仅在一个通道上形成通信后
    - ETSI channels 0 - 4.
    - TX 功率:12 dBm
    - PCB 天线
    如果有任何更改或缺失、请更正此信息。

    我对您的测试环境有几个问题:
    1.设备是否在视线范围内、是否在它们之间存在干扰?
    2.您的测试环境中的本底噪声是多少(如果您尚未进行检查、则可以使用 SmartRF Studio 让该器件在连续 RX 模式下进行测量)?
    3.您在哪个高度的地面上测试器件,以及器件是否相互定向?
    2.5kbps  SimpleLink 远距离 PHY 是否满足您对数据速率的要求?或者您对数据速率的要求是否更高?

    通常、2.5kbps SimpleLink 远距离 PHY 与最高 TX 功率(CC1314R10 = 14dBm)相结合、会产生最远的距离。  

    您可以使用我们的距离计算 Excel 工具进行距离估算: https://dr-download.ti.com/software-development/support-software/MD-Z2giRsrpoF/01.00.00.0D/swsc002d.zip
    您需要选择的设置是 PCB 天线为"CC_Antenna_DK2_#9"、2.5kbps SimpleLink 远距离 PHY 为"CC13xx - 2.5kbps (LRM)、Sub-1GHz"。

    总体而言、它可以达到您所需的700米及以上、并且听起来您具有相当高的本底噪声。  

    我期待您的回答、我们将帮助您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答复。

    如果有任何更改或缺失、请更正此信息。

    >>这些测试是在 Packet-Tx 和 Packet-PHY 模式下使用 SmartRF Studio 和两个 LP-CC1314R10电路板完成的、因为在转到收集器和传感器示例之前、我们需要修复符合我们要求的 Rx。

    现在关于您的问题、
    1.设备是否在视线范围内、是否在它们之间存在干扰?

    >>设备在视线范围内,我们目前正在进行一些干扰测试。


    2.您的测试环境中的本底噪声是多少(如果您尚未进行检查、则可以使用 SmartRF Studio 让该器件在连续 RX 模式下进行测量)?

    >>当  通过连续 RX 模式运行该器件的 SmartRF Studio 时、可以看到一些 RSSI 图形。 对于良好的测试环境而言、RSSI 的理想值是什么?  


    3.您在哪个高度上地面测试设备,设备是否相互定向?

    >>是的两个器件在地面上的高度相同,彼此定向。


    2.5kbps SimpleLink 远距离 PHY 是否满足您对数据速率的要求?或者您对数据速率的要求是否更高?

    >>是的。

    通常、2.5kbps SimpleLink 远距离 PHY 与最高 TX 功率(CC1314R10 = 14dBm)相结合、会产生最远的距离。  

    >>感谢 theo。 现在,我们计划在更无噪声的环境中再次运行测试(仅使用 SmartRF Studio ),可能使用外部天线(因为我们将在我们的产品中使用相同的天线),并更新结果。

    同样、您也可以向我们推荐配置参数、从而通过 CC1314R10电路板实现远距离测量。

    我们有一些问题、

    1.  SmartRF studio 用于确定适合我们应用的 PHY、因此我们无法选择 NBCN/BCN/FH 模式-对吗?

    2.一旦我们使用 SmartRF Studio 修复了 PHY、 并 在收集器和传感器示例中使用 Custom PHY 选项配置相同的设置、无论 信标/非信标/跳频模式如何、都将获得相同的范围? 或者会有区别吗?.

    3.是否使用 CC1314R10电路板进行任何范围测试以及是否有任何可用文档?

    您已经向我们介绍了稳定性测试结果、

    但我们更关注范围。 您有什么可以帮助我们的吗?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uniyappan:

    让我先回答您的问题:

    1.  SmartRF studio 用于确定适合我们应用的 PHY、因此我们无法选择 NBCN/BCN/FH 模式-对吗?
    -这是正确的。 模式不影响范围。

    2.一旦我们使用 SmartRF Studio 修复了 PHY、 并 在收集器和传感器示例中使用 Custom PHY 选项配置相同的设置、无论 信标/非信标/跳频模式如何、都将获得相同的范围? 或者会有区别吗?.
    -是的,这是应该做的。

    3.是否使用 CC1314R10电路板进行任何范围测试以及是否有任何可用文档?
    -我们的 距离估算工具 是这方面的参考,当您正确插入所有参数时,它将为您提供最佳的距离估算。


    现在、让我更多地谈谈在您的情况下、什么是真实的以及如何改进覆盖范围。

    我与我们的硬件专家讨论了您的测试和印度的瓶颈是环境的噪声底限。  在使用 我在上一个答案中链接的距离估算工具时、您可以看到本底噪声对预期范围的巨大影响。  

    我们还根据经验知道、由于印度的本底噪声、已经有200米的视线很难实现、即使在相同的设置下、在欧洲也可以实现2000米的视线。

    通常、您可以使用更高的输出功率来增加覆盖范围、并尝试使器件电压尽可能高于接地电平。 您也可以使用我们的 距离估算工具来检查其影响

    1.为了进一步支持寻找最佳通道,您是否可以将天线连接到频谱分析仪,并向我们发送本底噪声谱图(您正在使用的频率范围)? 这将帮助我们确定可能的范围以及是否有任何信道比其他信道更适合。

    2.您能给我更多的关于最终产品的细节:安装高,操作环境,输出功率限制? 如果您想私下分享,您也可以在论坛上给我发送私人信息。

    3.根据答案对1. 和2. 我们可以讨论使用具有更高输出功率的器件、选择特定信道或切换到支持消息转发的网状网络解决方案。

    我期待您的回答。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宝贵见解。

    我们使用 距离估算工具 来测试相关 PHY、天线和吸收材料的距离。

    在我们的办公室室内、本底噪声值约为-120dBm (附在屏幕截图中)、但我们需要测量测试环境中的本底噪声值。 在 距离估算工具中将本底噪声值更改为-120dBm 时、我们可以看到该范围内的显著差异。 在测试环境中、本底噪声值可能会更低、这也可能会影响范围。

    因此、在这种本底噪声水平下、很难实现良好的范围。 关于您的问题、

    1.我们无法获得当前环境的光谱图。

    2.我们将我们的设备规格以私人形式发送给您。

    请帮助我们实现更好的性能。 感谢您的持续支持和参与、以使用 TI 器件和驱动程序打造更好的产品。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uniyappan:

    感谢您在您的办公环境中进行此估计。

    为了更好地帮助您、我将进一步私下跟进。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持续支持、

    对于每个传感器、我目前正在实现不同的报告间隔。 同样、我还想讨论轮询间隔。   作为我们要求的一部分、我们 需要随时将收集器的独特数据发送到特定传感器(但从收集器到传感器、数据可以由传感器在每次轮询时间发送到传感器)。

     我已经通过参考培训实验( Smsgs_cmdIds_genericReq 和  Smsgs_cmdIds_genericRsp )

    typedef enum
    
    
    //…//*设备类型响应 msgs_cirg_
     Ids_Device * circsp=17
    /*通用请求 msg */
     Smsgs_cmdIds_genericReq = 18
    /*通用响应 msg */
     Smsgs_cmdIds_genericRsp = 19 
    
    } Smsgs_cmdIds_t

    我通过使用将数据分配给收集器中的一个传感器  Smsgs_cmdIds_genericReq 使用 API  sendMsg()。  在下一次轮询请求中会将这个结果发送到相应的传感器。 在传感器侧、我正在处理  Smsgs_cmdIds_genericReq cmd 并进行实现。

    我们有以下问题、


    1.所有传感器都应配置相同的轮询间隔、或者我们可以更改每个传感器的轮询间隔(通过收集器配置消息)?

    例如、如果我 在收集器侧将轮询间隔设置为1000ms、并连接10个传感器、那么所有10个传感器是否都应具有相同的1000ms 报告间隔?   如果是、

     答:如果我为所有10个传感器分配一条消息、是否会在1秒内将其发送给所有10个传感器(因为所有传感器都配置为1000ms 轮询时间)而不会出现故障?

     B.是否会影响性能?  

    2.我们是否还需要实施来自传感器的响应路径? 即使用  Smsgs_cmdIds_genericRsp 命令。

    3.如何 处理重试场景,使用 API 将数据分配给传感器  sendMsg()、  如果在一个轮询请求上发送失败、堆栈是否会使退出?

    4.我可以在一个轮询请求中为一个传感器分配多条消息吗?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uniyappan:

    实现自定义消息发送、

    1.所有传感器都应配置相同的轮询间隔、或者我们可以更改每个传感器的轮询间隔(通过收集器配置消息)?

    例如、如果我  在收集器侧将轮询间隔设置为1000ms、并连接10个传感器、那么所有10个传感器是否都应具有相同的1000ms 报告间隔?   如果是、

    轮询间隔:"为传感器器件轮询其父级数据的频率配置间隔(以毫秒为单位)。"
      -这意味着传感器将根据此时间间隔唤醒,并向收集器发送数据请求。 该数据请求由收集器应答     与消息队列中的消息共享。  https://dev.ti.com/tirex/explore/node?node=A__AITUIbVTzCdD7w7KebQ-qA__com.ti.SIMPLELINK_CC13XX_CC26XX_SDK__BSEc4rl__LATEST
      -网络中所有传感器的轮询间隔必须相同,以确保所有设备都已同步,收集器已准备好从每个传感器接收     中断后唤醒。

    报告间隔:"配置器件报告数据的频率间隔(以毫秒为单位)。"
      -这意味着设备在该时间间隔内唤醒并向收集器发送数据消息。 它会工作、因为收集器从不睡眠并处于 Rx 状态     消息时运行。
      -此间隔也由收集器配置消息设置到传感器,但您可以忽略代码和中的配置消息的这一部分       
       如有需要、为每个传感器实施不同的报告间隔时间。

     答:如果我为所有10个传感器分配一条消息、是否会在1秒内将其发送给所有10个传感器(因为所有传感器都配置为1000ms 轮询时间)而不会出现故障?

     传感器的轮询间隔定义了向收集器请求数据的频率。 如果在收集器上发送消息、消息会存储在消息队列中、并且在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下一个数据请求后立即发送。 传感器轮询间隔越短、网络的响应能力就越高。 如果您希望在1秒内向10个传感器发送消息、所有传感器的轮询间隔为1秒、则只有在将其下一次唤醒安排在您向队列发送消息后恰好进行、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点。 我建议使用您希望传输的确切有效负载对此进行测试。 如果您想访问网络中的所有设备、还可以选择发送广播消息。

    2.我们是否还需要实施来自传感器的响应路径? 即使用  Smsgs_cmdIds_genericRsp  命令。

    执行以下实验: https://dev.ti.com/tirex/explore/node?node=A__Ad2.9fPbq0Ip1JEbNHZlww__com.ti.SIMPLELINK_ACADEMY_CC13XX_CC26XX_SDK__AfkT0vQ__LATEST 之后、您就已经执行了所有必要的步骤。 重要的是两个设备都知道新消息类型。 一个器件填充并发送该消息、另一个器件接收并发送响应。 您始终需要按实验中所示配置这两面。

    3.如何 处理重试场景,使用 API 将数据分配给传感器  sendMsg()、  如果在一个轮询请求上发送失败、堆栈是否会使退出?

    如果未收到确认、则会自动执行重试。 您不需要额外的实现。

    4.我可以在一个轮询请求中为一个传感器分配多条消息吗?

    如果用户通过调用 API 向传感器发送消息、则该消息始终会写入消息队列。 一旦传感器轮询数据、此队列就会清空。 每个轮询请求都用一条数据消息进行应答、因此您需要确保传感器的轮询间隔与要从应用程序发送消息的间隔相对应。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澄清。

    因此、根据您的回答、我们理解了以下内容、如果我错了、请纠正我。
    1.网络中的所有传感器都应该有相同的轮询间隔,可以有不同的报告间隔。
    2.当使用发送消息时、从收集器到传感器 A  sendMsg()  、它将在堆栈内部排队、并将在下一次轮询中(即当特定传感器向收集器轮询数据时)传送到该特定传感器。
    3.类似地,当传感器轮询数据时,收集器将从其队列中发送一条消息,队列将清空,这意味着收集器无法为一个轮询请求发送多条消息。 我们需要根据 轮询间隔为传感器分配数据。
    4.重试由堆栈自动执行。

    我们很好地理解了这些要点。 我们也开始在我们的产品中实施相同功能。
    此外 、我们移至 跳频 模式(我们的要求的一部分)。 在跳频中、不支持自定义 PHY、因此我们目前使用 PHY: 5kbps、SimpleLink 远距离产品  .

    您提到、我们需要实际测试以下场景。

    1.所有传感器都应配置相同的轮询间隔、或者我们可以更改每个传感器的轮询间隔(通过收集器配置消息)?

    例如、如果我  在收集器侧将轮询间隔设置为1000ms、并连接10个传感器、那么所有10个传感器是否都应具有相同的1000ms 报告间隔?   如果是、

     答:如果我为所有10个传感器分配一条消息、是否会在1秒内将其发送给所有10个传感器(因为所有传感器都配置为1000ms 轮询时间)而不会出现故障?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这种数量的传感器板。 所以我们采用以下设置进行了测试、

    设置:  收集器设备和 两个传感器设备。 跳频模式。  PHY -  5kbps、SimpleLink 远距离- ETSI  . TX 功率14dBm。  这些设置在10米范围内。
    传感器配置:

    收集器配置: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以下3项目标、
    1.传感器到收集器(一对一)通信。
      我将按照配置的报告间隔从每个传感器发送传感器数据。  ( 传感器数据  发送和接收的计数分别在传感器和收集器上递增 )。

    2.收集器到一个传感器的通信。
      我正在 使用新添加的命令向一个特定传感器发送消息(按下 btn 1 -> Sensor 1、btn 2 -> Sensor 2)、  Smsgs_cmdIds_genericReq 和  Smsgs_cmdIds_genericRsp。  收到此命令后 、我将切换传感器侧的绿色 LED ( 通用请求发送 和接收的计数  分别在收集器和传感器上递增 )。

    3.收集器到所有传感器的通信。  
      在收集器中、每隔10秒触发一次 Broadcast 命令(在 SysConfig 中配置)。 每当在传感器侧接收到该广播命令时、我就会切换红色 LED (  发送的广播计数和接收的计数 分别在收集器和传感器上递增 )。

    我还删除了所有文件中的调试输出、并仅添加了一个输出的调试输出 广播计数、传感器数据计数和通用请求计数 在传感器和收集器侧(在收集器侧和传感器侧每10秒打印一次)。 此外还监测两个传感器中的 LED 状态。

    我预期的观察结果是:  
    a. 两个传感器上的红色 LED 应以相同的间隔切换-因为这两个传感器上都应接收广播数据包。
    b.当按下 btn 1时、应切换传感器1上的绿色 LED 指示灯(我应等待轮询间隔)。 同样、当按下 btn 2时、应切换传感器2上的绿色 LED。

    我观察到的结果为:
    1.传感器数据计数无问题。 (可能是距离不是那么远)  
    2.红色 LED 模式在传感器之间的一些时间不匹配。 即有时传感器没有接收到广播命令。
      打印我可以看到的日志时、广播传输计数与两个传感器的接收计数不匹配。  
    3.当按下按钮1/按钮2时,有时绿色 LED 指示灯不会在相应的传感器中切换。

      在打印日志时、我可以看到 通用请求在收集器侧显示为传输、但在相应的传感器上未收到-我等待了超过10秒(因为您已经提到堆栈将进行重试尝试。 我的轮询率为3秒)。


    我是否需要正确配置跳频模式 以便继续测试。 我的期望是否正确? 或者我错过了什么? 请 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注意:  
    从我的上一篇文章,我们只有一个疑问:  
    例如、如果我  在收集器侧将轮询间隔设置为1000ms、并连接10个传感器、那么所有10个传感器是否都应具有相同的1000ms 报告间隔?  所有传感器同时关联、  
     A.所有这些传感器将同时唤醒并轮询收集器,可能会有几毫秒的间隔(因为所有配置相同的轮询间隔)?。 如果是、收集器是否能够向所有传感器发送响应? (有时使用我的2传感器设置如果我同时按下两个按钮、绿色指示灯不会切换到任何一个传感器上、即一个传感器上没有接收到数据)
     b.或者所有10个传感器都将有时隙、供每个传感器轮询收集器?
     c.如果将传感器数量从10增加到50、会发生什么情况? 它是否会影响性能?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uniyappan:

    我先说明一下收集器和传感器的配置。

    1.所有传感器都应配置相同的轮询间隔、或者我们可以更改每个传感器的轮询间隔(通过收集器配置消息)?
    所有传感器都必须具有相同的轮询间隔。 这是因为它用于同步网络。 当使用传感器 SysConfig 配置的值向传感器闪烁时、会预配置轮询间隔、并使用在传感器加入网络后从收集器接收到的配置消息进行覆盖。 报告间隔也是如此。 由于传感器报告不用于网络同步、因此理论上可以在软件中丢弃配置消息接收到的值、并坚持使用预配置的值。

    例如、如果我  在收集器侧将轮询间隔设置为1000ms、并连接10个传感器、那么所有10个传感器是否都应具有相同的1000ms 报告间隔?   如果是、
    如果将收集器上的轮询间隔设置为1000ms 并使用默认示例、它将向加入网络的每个传感器发送配置消息、表明这些传感器必须使用1000ms 的轮询间隔。 传感器将更新其设置、并每1000ms 开始轮询收集器的数据。  

     答:如果我为所有10个传感器分配一条消息、是否会在1秒内将其发送给所有10个传感器(因为所有传感器都配置为1000ms 轮询时间)而不会出现故障?
    这完全取决于消息长度、您正在使用的 PHY (数据速率)、干扰(需要重新发送)和传感器的轮询间隔。 一般来说、我认为轮询间隔为1秒的情况下不能在1秒内向全部10个传感器发送消息。我强烈建议您使用数据包监听器对其进行测试并观察网络行为(器件如何轮询数据)、以便可以调整轮询间隔、直到满足要求。 另外还取决于您何时开始计数、因为正如我在调用发送消息 API 时所说明的、消息存储在队列中而不是立即发送。


    消息发送测试

    1.使用调试打印时、是使用第二个 UART 还是扩展串行 CLI 接口(如 SimpleLink Academy 中关于自定义消息的内容所示)?

    我观察到的结果为:
    1.传感器数据计数无问题。 (可能是距离不是那么远)  
    这太好了。 在这个距离内、输出功率最高、我预计不会因干扰而产生误差、因为信号足够强、会远高于本底噪声。

    2.红色 LED 模式在传感器之间的一些时间不匹配。 即有时传感器没有接收到广播命令。
      打印我可以看到的日志时、广播传输计数与两个传感器的接收计数不匹配。  
    这里有两件事。 您在哪里实现了 LED 切换、按下按钮的速度有多快? 请记住、回调会阻止代码的其他部分的执行、并且传感器的响应速度与轮询间隔一样快。 我建议您首先使用非信标模式进行测试、该模式具有非常短的轮询间隔->高响应能力。 如果工作正常、您可以为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切换到使用相同信道的跳频。

    3.当按下按钮1/按钮2时,有时绿色 LED 指示灯不会在相应的传感器中切换。

       
    在打印日志时、我可以看到 通用请求在收集器侧显示为传输、但在相应的传感器上未收到-我等待了超过10秒(因为您已经提到堆栈将进行重试尝试。 我的轮询率为3秒)。

    与2相同。 在高响应网络中的一个信道上以非信标模式尝试该应用、并确保没有回调长时间中断应用。 在理想情况下、按钮中断仅设置标志、其余操作在任务中安排。

    我无法 在您的配置中发现明显的问题。 但在此配置中、网络响应能力非常低。


    从我的上一篇文章,我们只有一个疑问:  
    例如、如果我  在收集器侧将轮询间隔设置为1000ms、并连接10个传感器、那么所有10个传感器是否都应具有相同的1000ms 报告间隔?  所有传感器同时关联、  
     A.所有这些传感器将同时唤醒并轮询收集器,可能会有几毫秒的间隔(因为所有配置相同的轮询间隔)?。 如果是、收集器是否能够向所有传感器发送响应? (有时使用我的2传感器设置如果我同时按下两个按钮、绿色指示灯不会切换到任何一个传感器上、即一个传感器上没有接收到数据)
    请参阅上文。

     b.或者所有10个传感器都将有时隙、供每个传感器轮询收集器?
    它们将有收集器安排的时隙、因为它们不是同时配置的。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数据包监听器观察。 这将给你必要的洞察力。

     c.如果将传感器数量从10增加到50、会发生什么情况? 它是否会影响性能?
    如果增加连接到一个收集器的传感器数量、则会降低网络响应能力。 因为所有传感器都将从收集器轮询数据。 在大型配置中、我建议您使用更大的轮询间隔为每个传感器留出足够的时间。 但是、这实际上取决于您要发送的数据数据和使用的 Phy、因此我建议您测试这一点并查看我们的参考材料(我们之前讨论的 pdf、其中显示了不同网络大小的测试结果)。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答复。

    1.使用调试打印时、是使用第二个 UART 还是扩展串行 CLI 接口(如 SimpleLink Academy 中关于自定义消息的内容所示)?
    >>我已经初始化了单独的 UART。

    我将在这里整合我的测试、

    对于广播测试:
    实施:

    在广播命令中从收集器发送增量计数。 在传感器侧、我将根据奇数或偶数值切换红色 LED。 测试中的任何按钮。

    结果:
    当使收集器和传感器网络保持很长的时间时,我可以看到在收集器端发送的广播命令计数与两个传感器上接收的广播命令计数不匹配。 两个传感器上的广播接收命令也不同。

    对于轮询测试(即将数据发送到特定传感器):
     
    实施-收集器侧:
    发送命令-  Smsgs_cmdIds_genericReq   对于传感器地址1、当按下按钮1时、如果它成功排队、则递增 SENSOR_ADDR1_POLL_TX 计数。 同样、传感器地址2的按钮2。   
    实现-传感器侧:
    触发器 Smsgs_cmdIds_genericReq   收到命令后、我将切换绿色 Led 并递增 POLL_RX_COUNT。

    按下按钮1或2、并等待相应传感器的绿色指示灯切换。
    我正在按下按钮(一次只吃一个按钮) 10秒一次. 我配置的轮询间隔是3秒。

    结果:
    有时绿色 LED 不会切换、即传感器未接收到来自收集器的数据(但收集器已经在数据队列中)。 我也验证了计数值。 在收集器侧、相应的传感器轮询 TX 计数递增、但 在传感器侧、轮询 Rx 计数未递增。


    因此、在测试中、网络中的所有传感器并不会接收到广播命令(大多数情况下)、而收集器也会接收到在下一次轮询请求时未收到的数据(某些情况下)。

    我已经在非信标模式下测试了轮询、而且我们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从未测试过广播命令。 我今天将在非信标模式下进行测试。

    我已经把跳频相关的查询移到了单独的线程: https://e2e.ti.com/support/wireless-connectivity/sub-1-ghz-group/sub-1-ghz/f/sub-1-ghz-forum/1438395/lp-em-cc1314r10-using-frequency-hopping-mode-in-multiple-sensor-sleepy-devices-network

    我正在等待我的团队设置数据包监听器、以便进行更有效的测试。 同样、我只有3个 CC1314R10板、并将它们全部用于此测试。 这就是为什么我更关心我目前无法测试的大型网络。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以下三件事(最好是在 FH 模式下)
    a.传感器到收集器(一对一)通信。
    B.收集器到特定传感器(一对一)的通信.
    C.收集器到所有传感器(一对多)的通信。

    我们会通知您有关进一步测试的信息、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快速更新。
    正如你前面提到的,首先我们需要在 NBCN 模式下测试这种情况,所以我们恢复到 NBCN 模式,测试同样的情况。
    我仍然 没有设置监听器、那么我们如何高效地测试网络? 我已按照以下方式启用一个额外的 UART (在收集器和传感器中)

    并在 sensor_process() 和 collector_process()中仅在一个位置添加了调试打印。 这样可以吗?

    同样,在 NBCN 模式广播是可能的? 尤其是在传感器是休眠器件时。 我从某个论坛上读到、在非信标模式下、我们无法从收集器发送广播数据。 我们需要单独向所有传感器发送数据、但这也取决于每个传感器的轮询间隔。 您能解释一下吗?

    我们将首先在非信标模式下实现以下目标。
    a.传感器到收集器(一对一)通信。
    B.收集器到特定传感器(一对一)的通信.
    C.收集器到所有传感器(一对多)的通信。 (如果在 NBCN 模式下可行)

    感谢您的持续支持。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uniyappan:

    很抱歉打断您的讲述。

    是、您只能在非信标模式下一对一测试传感器到收集器的通信。 这相当于跳频模式下的单播通信。 此外、跳频允许您使用广播。

    1.当您说在非信标模式下从传感器向收集器发送消息时已经遇到问题、则可以在非信标模式下进行测试、因为您可以使用数据包监听器观察在一个通道上发送的所有数据包。 SimpleLink Academy 中提供了最佳代码示例 (我们之前讨论过)。 如果您与我分享了数据包监听器日志、则可以查看消息是发送不正确还是接收不正确。 一旦该一对一通信在非信标模式下工作、您就应该能够切换到跳频、而无需任何代码修改(只要您使用该短地址对传感器进行寻址)。

    2.切换到跳频时,我建议先只使用几个信道进行跳频,这样您就可以使用多个数据包监听器观察它们(我们的数据包监听器只允许一次观察一个信道)。 然后、您可以添加广播功能。

    到目前为止、执行似乎是正确的、问题是时机问题。 以便快速对消息进行排队/缩短轮询间隔。
    如果将轮询间隔设置为1000ms、然后每10s 从收集器发送一条消息、会出现什么情况?   

    UART 的 SysConfig 定义看起来正确。 在代码中、您应该将它们初始化为非阻塞代码。 那么我认为它没有问题。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感谢您的答复。
    正如我们先前所说、我们恢复为非信标模式并执行测试。 以下是结果、
    设置:
    1个集电极板和1个传感器板(遗憾的是、我们无法使用2个板)
    PHY: 5kbps、SimpleLink 远距离。( ETSI )
    间隔:



    短程测试1:
    从传感器到收集器、每1秒发送一次数据(报告间隔)。
    收集器到传感器、每 10秒发送一次数据  

    放置传感器和集电极板 15米 距离、并运行了2天。
    在收集器端我们只能看到238个传感器数据丢失(传感器端的总传感器数据 TX 计数: 225316 )。
    类似地、传感器侧不接收15个轮询数据(收集器侧的轮询数据 TX 总数:22499)

    短程测试 2
    从传感器到收集器、每1秒发送一次数据(报告间隔)。
    从收集器到传感器、每4秒发送一次数据  

    放置传感器和集电极板  15米  就在我们办公室内运行了14小时。
    我们只能在收集器侧看到2个传感器数据丢失(传感器侧的总传感器数据 TX 计数: 51223 )。
    类似地、传感器侧不会接收到6个轮询数据 ( 收集器 侧的轮询数据 TX 总数:12099)。

    远距离测试:
    (在国家公路上测试、只有车辆经过时、中间没有墙壁)
    我们还进行了测试 500米 在 LOS 上、传感器到收集器数据(一次1秒)和收集器到传感器数据都被正确接收(仅在传感器板之前停止大型叉车时传感器被孤立、但在叉车移动后立即重新连接。)


    在我们的测试中、非信标模式下不会出现任何大问题(我先前提到过我在轮询方面存在问题、我经常放置调试打印件、然后使用按钮发送轮询数据。 但现在我已经删除了所有的调试打印,除了一个地方太打印每10秒一次,所以一切现在都正常工作)。

    那么、我们可以转到跳频并尝试在 Fh 模式下实现相同的功能吗? 因为我们的要求是使用跳频。

    请分享您的想法、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Muniyappan:

    这太好了。

    请继续并将 SysConfig 模式更改为跳频。

    请告诉我有关结果的信息。

    此致、
    等等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我们在 SysConfig 中启用了跳频设置、并保持其他设置不变(间隔、PHY)。 并进行测试、

    仅启用 2个通道 f 集电极和传感器的传感器和收集器侧的跳频(仅适用于初始测试)


    从传感器到收集器、每1秒发送一次数据(报告间隔)。
    从收集器到传感器、每4秒发送一次数据  
    此外、在跳频中、广播时间默认设置为10秒。
    运行1小时、1个收集器和2个传感器设备。 距离应保持在3米以内。

    收集器:
    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来自 S1:2250和 S2:2306
    总广播数据包 Tx:  237.
    已分配 S1轮询数据:  494.
    已分配 S2轮询数据:331

    在传感器1侧:
    发送的传感器数据:2255  
    第438章我的心
    收到的广播数据包:83

    在传感器2侧:
    发送的传感器数据: 2364
     第298章:我是你的
    收到的广播包:86  

    因此、在一个小时内、收集器上的传感器数据缺失计数为5、58。 轮询数据也很大程度上会在两个传感器上丢失(仅为跳频选择了2个通道)

    我们是否需要对配置进行一些修改? 我还提出了有关跳频线程的问题: https://e2e.ti.com/support/wireless-connectivity/sub-1-ghz-group/sub-1-ghz/f/sub-1-ghz-forum/1438395/lp-em-cc1314r10-using-frequency-hopping-mode-in-multiple-sensor-sleepy-devices-network


    注意:

    我已经与我们的团队联系、删除了广播命令(将广播停留时间设置为0)、他们同意。 因此、我们现在将 在 NBCN 模式下测试时、仅测试一对一的通信(传感器到收集器和收集器到传感器)。
    同样、我们将收集器到传感器的数据时间增加到10秒 、即在 SysConfig 中将轮询间隔保持为2000、但每10秒从收集器应用程序分配一次数据。

    因此将使用此配置进行进一步测试。  

    请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性能。


    此致、
    Muniyappan R. M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Theo:

    通过以下配置进行进一步测试、

    1个收集器和2个传感器。 所有休眠器件。
    ETSI - FH 模式- 5Kbps。
    广播已禁用。
    仅选择了2个跳频信道。
    报告间隔- 1秒。
    轮询间隔-2秒
    测试持续时间:约1小时(在关闭测试之前、其中一个传感器板进入未知状态- LED 稳定亮起、CUI 也不工作->可能是硬故障)


    从传感器到收集器、每1秒发送一次数据(报告间隔)。
    收集器到传感器、每10秒发送一次数据。


    以下是观察:
    收集器:

    C:[地址:1、BC:0 SD:4394轮询:441] TS:5393915
    C:[地址:2、BC:0 SD:5335轮询:423]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
    传感器1 ->最后一个有效日志(板未处于运行状态、硬件问题或硬件故障状态)
    S[1]:[BC:0、SD:4385、Poll:429] TS:4519826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
    传感器2:
    S[2]:[BC:0、SD:5342、Poll:419] TS:5689429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

    因此在1小时内、收集器侧没有丢失传感器数据、
    来自 S1 -无数据包(假定在进入硬故障状态之前接收到所有数据包)。
    从 S2 - 7个数据包中传出。

    S1丢失了10个轮询数据包。 (进入硬故障状态之前。)
    S2丢失了4个轮询数据包。  


    在每10秒删除广播并发送收集器数据后、看起来有所改善  

    请添加您的想法。


    此致、
    Muniyappan R.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