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好:
我使用INA333做ECG的第一级放大,想做个右腿驱动电路,但是根据手册P14 Figure36 右腿驱动的输入端是从Rg端引出的,而在Figuer37中,是从R6 R7 R8之间引出的,应该怎么分析?
还有,请问老师,右腿驱动单单是提高共模抑制么?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右腿驱动理解为一个参考点,两个连接不一样。但是都相当于连的中间点。
建议用ADS1298吧,右腿驱动,前级的放大和一些数字功能全部都给你集成好了
http://www.ti.com/lit/ds/symlink/ads1298.pdf
FIgure36和Figure37的还有一个区别在于Figure37不单单是右腿驱动,还包括LL,LA,RA几个驱动电路,这是单纯靠INA333的两个输入端无法完成的,所以通过OPA2333加上了几个缓冲电路。
另外,由于在医疗这方面我们不是专家,我想除了OPA2333做buffer之外,其他的运放也是可以的。
请问在RL的反馈电路中,10K与390K的电阻参数是根据什么来的?
反相放大究竟应该放大多少倍呢?
楼主你好!
还有,请问老师,右腿驱动单单是提高共模抑制么?
RLD(right leg drv)电路有两个作用:(1)为人体这个电信号模型提供一个低阻抗的共模电压参考点,common-mode bias;
(2)通过反馈,抵消工频干扰噪声。
然后,回答另一个问题:Figure36 右腿驱动的输入端是从Rg端引出的,而在Figuer37中,是从R6 R7 R8之间引出的
这个点的电压是 (V+ + V-)/2。也就是共模电压。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包括ADS1298从INA的缓冲级后得到。都是一样的原理。
P.S. Figure 36中带有屏蔽驱动电路,也是为了提高信号链上共模抑制比的。
ECG的右腿drive主要有两个作用,(1)提供一个共模基点,(2)抑制噪声(主要是共模噪声)。
TI的一篇PPT上关于右退drive的设计,有详细的分析:
Analog Fundamentals of the ECG Signal Chain
http://ece480group6.files.wordpress.com/2012/11/design-considerations-for-ecg-systems-hann-apr2010-compatibility-mod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