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 电池是有内阻的,而且这个内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说外部的环境温度,还有电池的使用时间,一般这种条件都无法用一个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来写出来,所以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一般使用的是实测为准,可以用万用表来测量电池的内阻。一般可以得到一个经验值,下次要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借鉴。

  •        阻抗追踪算法虽然综合了电压测量和库仑计数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对电池个体差异性缺乏弥补能力。由于方案不用学习过程,没有电荷积分功能,无法提供单颗电池准确容量;2、精确度较电流积分(库仑计数)方案稍低。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所依赖的关系式中有一部分是由电池测试结果所获得的曲线查表得出,精度受到限制;3、电流与温度短时间内剧变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短时间内失准; 以上不足可以通过提高电池一致性和加强对电池电化学特性的测量来得到提升,同时在算法实现过程中可以通过技巧平滑过渡瞬态变化结果。

  •        阻抗追踪算法强化了电池内阻在电池单次充放电和全生命周期内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分析出电量计算的简化但准确计算方式,弱化了电流和温度等影响整个方案成本的因素。

           实现本算法需要根据不同电池方案提供如下资源:1、电池初始容量及其与循环次数关系和初始内阻(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2、电池开路电压OCV和SOC对应关系;3、电池欧姆内阻和温度的关系曲线或关系式;4、 电池极化内阻和电流及SOC的关系曲线;5、时时开路电压、负载电流及温度测量;

  • 石油涨价、城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被各国政府所重视。在新能源体系中,电池系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自行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受到了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动力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对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低碳生活)以及新能源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     学习了电子书中的阻抗追踪算法后,总结如下:

        这个算法是建立在电压法与电流法(库仑计数)相结合基础上,同时在监测过程中考虑了负载、温度及老化等因素,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内阻数据,并将内阻变化反馈到最终的电量计算当中,从而更加接近真实。当然此算法是建立在对电池化学特性,内阻特性(温度、负载和老化因素)等一系列数据精确了解的基础上,因此引入了较多的关系表进而增加了算法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