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工具与软件:
您好!
关于我在基于 OPA855运算放大器的 TIA (跨阻放大器)电路中遇到的问题、我想寻求一些帮助。 此电路以前运转良好(几年前设计、并在反相输入端使用电阻(以及电容)网络、总 BW 为200MHz)、从而提供足够的带宽来满足我的需求、但现在我尝试通过移除反相输入端的电阻网络来优化设计。
为了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使用 TIA 将 PMT (光电倍增管)电流转换为电压、然后施加第二级 THS4302放大器。 遗憾的是、我在大约3.3GHz 处遇到振荡、通过我的不同实验、这一情况在大约2GHz - 3GHz 处略有变化。
关键详细信息如下:
-电源: OPA 的供电电压±2.2V。
-输入条件: PMT 没有光输入,导致 OPA855没有输入信号。
-输出连接:第二级输出连接到频谱分析仪。
-连接详细信息:阻抗:50欧姆
-电缆: MMCX 到 SMA.
我已经看到、在这种情况下、相位裕度是一个问题、但问题是导致相位裕度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相位裕度(并消除振荡)。
谢谢
您好!
我能够模拟您突出显示的 TIA 配置、由此产生相对较好的相位裕度。 PD 和输入之间的距离始终是一个问题、因为正如您提到的、这个距离确实会对器件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仿真确实显示了这一点、因为我也增加了寄生电感。 添加10欧姆串联电阻也会对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最好短接该元件。 值得尝试查看的一个测试是、将射频电阻增加到500欧姆、并放置大约0.9pF 的反馈电容器、以确保器件是否可以达到稳定点。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调整 TIA 的带宽、以查看这是否有助于稳定电路。 您曾提到您以前使该电路正常工作。 是使用相同的电路板和 PD 吗? 这意味着唯一的变化是您尝试调整的 RF 和电容器。
此致、
Ignacio
您好、感谢您的答复。
我还使用 TINA TI 进行仿真、得到一个不错的 PM 和高 BW、同时使用 PSpice 进行仿真、得出的结果不充分-低 PM 和低 BW。 我确实尝试 移除了反相输入端的10欧姆电阻器、然后替换为0欧姆-无法消除振荡。 正如我所说的、我利用了 3个电阻器和电容器、可以在仿真原理图中找到、从而使此电路稳定。 它们连接到反相输入端。 R1、R2在~30欧姆的范围内、R3略小、C135为3pF、并且电路运行良好、但是与仿真或计算相比(大约在170MHz 附近)、BW 要低得多。 它 采用相同的电路板和相同的 PMT 以及相同的布局。 PMT 最后一个抑制节点(不是光电二极管)之间的距离约为5mm (包括我之前提到过的通过该电阻网络的路径)。 我确实没有尝试调整 RF、因为我需要的增益是249、但我曾尝试串联两个125个电阻器(而不是一个249个)来稍微改变寄生行为、但这并不顺利。
总之、与 CF 一起玩从未证明有助于稳定此电路。
我在这里遗漏了什么?
您好!
我同意您的观点、即这似乎不是元件选择问题、因为您为 RF 和 CF 选择的元件在稳定 TIA 电路所需的范围内。 您能否分享一下电路的布局。 这将有助于了解布局本身是否存在任何公然的担忧。
此致、
Igna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