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DRV135:增益问题

Guru**** 241211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DRV135, TINA-TI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audio-group/audio/f/audio-forum/694711/drv135-gain-problem

部件号:DRV135
主题中讨论的其他部件: TINA-TI

在我们正在开发的专业音频产品中,我们发现了类似的问题。
我们的布局与数据表中的图29基本相同,除了在每个输出上,我们在接地上添加了一个10nF电容器,并相应地将二极管指向电源导轨,这些导轨作为瞬态/ESD保护的附加层。
在我们上一代的设计中,布局基本相同,当输出负载较轻(通常为10kohm)时,我们通常在大约1 % 内看到2级增益,并且此增益略有下降。 当负载更改为600欧姆时,可能是由1 % 左右。
此测试的驱动器级别位于4dBu区域,电源导轨以+/-18V的电压运行,因此应该有大量的余量。
旧部件的顶部有715EJ代码。

在最新一代的装置中(相同的原理图,更新的PCB布局),在轻负载时,电路的同一部分的增益大于因子2 (约为5 % 或6 %),比数据表中指定的增益微调公差大一些。
当负载降低到600欧姆时,增益下降幅度比上一代产品大,在从卸载到加载条件的总10 % 偏移量中,下降幅度低于所需系数2约为5 %。
最新的部件标有685LF代码。

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2输出的标称增益比2 % 的最大/最小数据表高?

我还有点困惑的是,感应输入是对相反相输出驱动器的反馈,因此负载效应应该被反馈的魔力所抑制。
为什么反馈无法强制驱动器保持恒定增益的外观,直至设备达到其电压和电流的合规性余量?

如有任何关于这一问题的想法或意见,将不胜感激。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Curtis,

    DRV135不是具有差动输出的简单驱动器,而是具有交叉耦合差动输出级的平衡音频驱动器。 它提供低差动模式输出阻抗(50 Ω)和高共模输出阻抗(1.6 kΩ),从而模仿音频变压器的行为。 但这不是在驱动不同载荷时通过交叉耦合来抑制增益效应的想法。

    增益针对600R负载进行了优化,因为这是平衡信号的专业标准。 TINA-TI参考设计为我提供了一个2.012 增益,这与只有0.6 % 的2增益不同。

    对于10k负载,增益增加到2.164 ,这与8.2 % 的增益2不同。 这只是每个输出驱动器与交叉耦合反馈回路相结合的50R源电阻的结果。 出于稳定性原因,不能忽略50R源电阻。 所以,这种交叉耦合总是会产生一个增益,而增益取决于载荷的多少。 但此处600R负载和10k负载的增益差异仅为0.6dB,这与典型音频应用完全无关。

    Kai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Curtis,
    Kai的响应完全正确-交叉耦合输出有助于保持高共模输出阻抗,但不能补偿外部负载的负载效应。

    此外,600Ω μ A负载的数据表规格为6dB增益,误差为±μ A 2 %。 预期增益随不同载荷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