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2e.ti.com/support/audio-group/audio/f/audio-forum/694711/drv135-gain-problem
部件号:DRV135主题中讨论的其他部件: TINA-TI
在我们正在开发的专业音频产品中,我们发现了类似的问题。
我们的布局与数据表中的图29基本相同,除了在每个输出上,我们在接地上添加了一个10nF电容器,并相应地将二极管指向电源导轨,这些导轨作为瞬态/ESD保护的附加层。
在我们上一代的设计中,布局基本相同,当输出负载较轻(通常为10kohm)时,我们通常在大约1 % 内看到2级增益,并且此增益略有下降。 当负载更改为600欧姆时,可能是由1 % 左右。
此测试的驱动器级别位于4dBu区域,电源导轨以+/-18V的电压运行,因此应该有大量的余量。
旧部件的顶部有715EJ代码。
在最新一代的装置中(相同的原理图,更新的PCB布局),在轻负载时,电路的同一部分的增益大于因子2 (约为5 % 或6 %),比数据表中指定的增益微调公差大一些。
当负载降低到600欧姆时,增益下降幅度比上一代产品大,在从卸载到加载条件的总10 % 偏移量中,下降幅度低于所需系数2约为5 %。
最新的部件标有685LF代码。
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2输出的标称增益比2 % 的最大/最小数据表高?
我还有点困惑的是,感应输入是对相反相输出驱动器的反馈,因此负载效应应该被反馈的魔力所抑制。
为什么反馈无法强制驱动器保持恒定增益的外观,直至设备达到其电压和电流的合规性余量?
如有任何关于这一问题的想法或意见,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