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DS160PR410:PCIe CAN't LINK

Guru**** 238739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DS160PR410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interface-group/interface/f/interface-forum/1499884/ds160pr410-pcie-can-t-link

器件型号:DS160PR410

工具/软件:

您好、

我们发生了 PCIe 无法链接问题。

我们可以在 I2C 模式下进行链接、但信号很弱。 并且在硬件引脚配置模式下无法建立链路。  请帮助我们查看原理图吗?  

或者我们需要提供眼图以供审核? 谢谢!

e2e.ti.com/.../DS160PR410_2800_1_2900_.pdf

Jeff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eff:

    感谢您就此问题与我们联系。 已为该主题分配工程师、我们将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回复您。

    此致、
    David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David:

    明白了、请帮助解决这个紧急问题。 谢谢!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eff:

    Unknown 说:
    我们可以在 I2C 模式下进行链接、但信号很弱。 并且在 HW 引脚配置模式下无法进行链接。

    如果忽略注释、写入的原理图中的器件在引脚模式下运行、EQ 设置为0 (8GHz 时为-0.8dB)、VOD 设置为-1.5dB、 增益设置为+3.5dB。 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配置、因为该器件未应用任何均衡、实际上降低了信号的频率电平。 负 VOD 设置和正增益设置似乎相互矛盾。 因此、我对这种引脚模式配置的意图感到困惑、不希望它能够提高信号质量。

    注释似乎会将器件切换到 I2C 模式、但我没有更多信息。

    我的问题:

    • 客户在 I2C 模式下编程了哪些器件设置? 我希望通过引脚模式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他们使用其他 EQ 设置对其进行了编程。
    • 客户在此应用中使用转接驱动器的动机是什么? 他们是否知道总链路损耗以及转接驱动器预计提供的覆盖范围扩展量?

    此致、

    Evan Su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Evan:

    今天、我们使用 SI 示波器在 M.2端口上进行了测试。 但是、我们发现、在 SMB_Slave 模式下通过 I2C 调整的设置与实际测试期间通过引脚模式下的电阻器调整的设置不同。

    在 PCIe 预设测试期间、通过 I2C 调整的设置已通过、但在引脚模式下通过电阻器调整的设置失败、显示测试结果中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 我们已经验证、两种配置均设置为与数据表中指定的值相同。 测试报告已随附。

    您能帮助我们调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吗?

    引脚模式电阻器设置:

    • VOD:悬空
    • 增益:59K
    • EQ1_ADDR:13k (L1)
    • EQ0_ADDR:悬空(L2)
    • EN_SMB:1K
    • RX_DET:悬空
    • READ_EN_N:悬空

    I2C 模式寄存器设置:

    两个 DS160PR410芯片均配置了相同的寄存器设置。

    e2e.ti.com/.../I2C_5F00_mode_5F00_PreSet_5F00_Test.pdfe2e.ti.com/.../Pin_5F00_mode_5F00_PreSet_5F00_Test.pdf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eff:

    您在此处发布的引脚模式设置(与原理图不同)会导致器件出现这种均衡行为:

    • VOD:悬空= L2 -> 0dB
    • 增益:59K = L3 --> 3.5dB
    • EQ1 = L1和 EQ0 = L2 -> EQ 指数6

    我无法识别 I2C 寄存器转储中的信息、也无法将 I2C 设置与引脚模式设置进行比较。 客户能否告诉我们它们用于对器件进行编程序的确切寄存器编程序列?

    此致、

    Evan Su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Evan:

    我们可以通过 I2C 模式下的 BEWOW 设置来通过测试。

    这是我们最终需要的配置、我们希望使用 HW 引脚搭接模式。 您能否帮助确认需要对硬件电路进行哪些调整?
    • 将0x03写入寄存器0xFF 可启用对所有通道的广播模式。
    • 将0x01写入寄存器0xFC 会选择通道0进行配置。
    • 将0x80写入寄存器0x04会将直流增益设置为+3.5dB 并禁用 EQ 旁路。
    • 将0xC0写入寄存器0x06会将 VOD 电平设置为0dB。
    • 根据 CTLE 索引表将0x1A 写入寄存器0x03会切换到索引6。

    谢谢!

    Jeff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Evan:

    我 在引脚模式下检查了指数6和直流增益是否为+3.5dB、请帮助我们再次检查是否正确。 谢谢!

    增益:L3、59 kΩ 至 GND。

    VOD:L2、悬空。

    EQ1_ADDR1:L1、13 kΩ 至 GND

    EQ0_ADDR0:L2、悬空。

    EN_SMB:l0、1 kΩ 至 GND

    ALL_DONE_N:悬空。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Evan:

    我们发现编程指南 表10似乎有问题、它提到0x80将直流增益设置为3.5dB、但表24中应该是0x20?

    因此、我们设置0x80似乎是真的将直流增益设置为0dB?

    由于 I2C 模式设置0x80是通过的、因此我们将尝试将直流增益设置为0、以检查引脚模式也可以作为 I2C 模式通过测试。 谢谢!

    https://www.ti.com/lit/ug/snlu255/snlu255.pdf?ts = 1744704723586 &ref_url=https%253A%252F%252Fwww.ti.com%252Fproduct%252FDS160PR410%253FkeyMatch%253DDS160PR410%2526tisearch%253Duniversal_search%2526usecase%253DGPN-ALT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eff:

    我认为表10的第3步中列出的寄存器值的确是错误的。 精确编程应遵循表24中的寄存器和字段说明。 在表24之后、要将直流增益配置为0dB、同时将其他设置保持在建议电平的正确总寄存器值(忽略值掩码)为0b0001_0110 = 0x16、这是默认/复位值。

    因此我们设置0x80似乎实际将直流增益设置为0dB?

    不确定客户可能使用了什么掩码值、但我希望直流增益没有从原始0dB 更改为3.5dB、而是一些保留设置可能已修改(不建议这样做)。 由于0dB 是 I2C 模式下的默认设置、如果这会产生通过结果、则可以在不进行任何编程更改的情况下保留0x04通道寄存器。

    由于通过了 I2C 模式设置0x80、因此我们将尝试将直流增益设置为0以检查引脚模式也可以将测试通过为 I2C 模式。 谢谢!

    是的、这是一个好主意。 听起来以前的3.5dB 直流增益引脚模式配置可能过高(输出驱动器以非常高的振幅运行、可能存在一些非线性或噪声放大问题)。意外情况下、在 I2C 模式测试中意外尝试的0dB 默认设置可能更合适。 将引脚模式下的直流增益设置校正为0dB 后、我希望结果应该与 I2C 测试中的结果相同、让我们了解具体情况。

    此致、

    Evan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