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 DP83822I、
工具/软件:
我想问几个有关在介质转换器模式下使用 TI DP83TD510E 10BASE-T1L PHY 和 DP83822I 的问题。
我希望将 DP83TD510E 和 DP83822I 用作 10BASE-T1L 到 10BASE-T 介质转换器、两个 PHY 之间没有 MDIO/MDC 连接、仅采用硬件自举、无需软件/MCU。
在 DP83TD510E-EVM 用户手册、DP83TD510E 数据表和 DP83822I 数据表中、EVM 配置如下内容:
* DP83TD510E 处于 RMII 主模式(RX_D1-1 由 R84 拉高、LED_0-1 由 R92 拉低)
* DP83822I 处于 RMII 从模式、具有 50MHz 基准时钟 (RX_DV 在 R103 上被 2.49k 上拉、即 RMII_EN=1 和 XI_50=1、而 RX_ER 没有 PU/RMII、PD 因此 RGMII_EN=0)
* DP83822I 自动协商但仅广播 10BASE-Te、半双工(AN_EN=1、AN_1=0、AN_0=0、因为 J19 下拉)
在此配置中进行测试是有效的、但我连接的 Linux 主机检测到全双工、即使 bootstrap 似乎仅协商半双工。
查看 DP83TD510E 数据表的第 6.3.3“介质转换器“部分和图 6-3、这里显示了 T1L 和 T1e PHY 均处于 RMII 从模式、并未说明 T1e 以太网 PHY 应配置为强制 10Mbps 半双工、强制全双工或允许半双工与全双工(当然都是 10Mbps)的自动协商。
根据一般研究、似乎 MAC 和 PHY 必须就链路是半双工还是全双工达成一致。 在 DP83TD510E 介质转换器模式下、以太网 PHY(此处为 DP83822I)应配置为哪种双工?
另外、DP83TD510E-EVM 似乎是一个标准的介质转换器应用、但它将 DP83TD510E 配置为 RMII 主器件、而数据表的第 6.3.3 节和图 6-3 展示了媒体转换器运行在 RMII 从模式下的 DP83TD510E。 我应该遵循评估板或数据表来实现出色的兼容性和可靠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