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DP83849I、
我有一个自定义电路板、其中 DP83849's TX/RX DIFF 对连接到100BASE-TX 模式中的 KSZ9477S DIFF 对可输出任何上拉、下拉电阻。 DP83849I 的 MDI 接口直接连接到 KSZ9477S 芯片的 MDI 接口。 在本例中、我是否需要参考设计中的49.9 Om 电阻器和0.1 uF 电容器? 我遇到了一些数据包丢失问题、我认为 这种情况发生在 DP83849IF 的某个位置...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我有一个自定义电路板、其中 DP83849's TX/RX DIFF 对连接到100BASE-TX 模式中的 KSZ9477S DIFF 对可输出任何上拉、下拉电阻。 DP83849I 的 MDI 接口直接连接到 KSZ9477S 芯片的 MDI 接口。 在本例中、我是否需要参考设计中的49.9 Om 电阻器和0.1 uF 电容器? 我遇到了一些数据包丢失问题、我认为 这种情况发生在 DP83849IF 的某个位置...
此外、我还想补充一点 、问题看起来与以下主题类似。
从 PHY 到交换机的 MLT-3编码通道 看起来并不好、但链路始终建立、但会丢失一些数据包...
感谢你的答复。 现在 KSZ9477S 芯片和 DP83849IF 直接连接、无需任何交流耦合、偏置、端接或磁性元件、只需在 PCB 上走线即可。 随附原理图 Snapshort (schematic_snapshort.jpg)。 此外、我还进行了以下实验: 我切断 PCB 上的阻焊层、并在24和23引脚(TPRPD_A、TPRPD_B、我相信这是一个接收散射线对、但不确定是因为 MDI-X)上焊接49.9欧姆电阻器、并像 DP83849IF 参考设计中那样将其连接到3.3V (通过49.9电阻上拉至3.3V)。 性能提高了100倍。 如果每分钟丢失100个数据包、那么现在大约每分钟丢失1个数据包(我使用专用的4000帧/秒数据流进行测试)。 此外、我可以在修改前后从示波器提供波形。 我还问 Microchip KSZ9477S 前端、他们可能会响应...
尊敬的安德烈:
尽管我们建议使用交流耦合和端接电阻器、但您有一个有趣的用例。 这一切都取决于 KSZ 的前端来确定:
1.这些线路是否因直接短路而发生电气冲突。
2. KSZ 提供的阻抗是否足够并且连接了正确的共模电位以实现良好的信号完整性。
当您获得有关 KSZ 的更多信息时、请告诉我、我也会检查相同的信息。
但奇怪的是、您为什么会在 MDI 线路上直接在板上连接 PHY 以进行切换? MAC 扩展? 不使用交流耦合和电阻器的原因是什么? 请告诉我、我可以帮助您进一步优化。
--
此致、
Vik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