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UCC256301:此器件是否用于替代 UCC25600 -建议用于新设计

Guru**** 2394305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UCC25600, UCC256301, TIDA-01494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power-management-group/power-management/f/power-management-forum/654737/ucc256301-is-this-part-intended-to-replace-ucc25600---recommendation-for-new-designs

器件型号:UCC256301
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UCC25600TIDA-01494

虽然 旧版的 UCC25600仍然可用、但仍有一系列全新的 LLC 谐振控制器 IC。

UCC25600与新系列相比是否具有一些优势。  对于 新设计、建议使用哪一个?

使用 UCC25600的参考设计始终使用额外的栅极驱动器 IC (如 UCC27714D、驱动电流和灌电流高达4A)。 UCC25630X 参考设计均不使用额外的栅极驱动器。 这尤其令人吃惊 、因为 UCC25630X 系列的栅极驱动和灌电流比 UCC25600 (0.6至0.8)更小、并且远低于外部栅极驱动器。

忽略栅极驱动器 IC 是否与 UCC25630X 的自动死区时间特性有关?  

    无电流、因此较陡的开关斜率是否由较长的死区时间补偿?

 自动死区时间功能是否适用于其他栅极驱动器?

感谢您的努力。

Paul Hoffmann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Paul:

    感谢您关注 UCC256301。 下面是 UCC25600中未包含的 UCC256301特性的快速概要。

    1.有源 X 电容放电功能

    2.避免容性区

    3.混合迟滞控制

    4.集成式高侧和低侧栅极驱动器(不需要栅极驱动变压器或外部栅极驱动器即可实现低至中等功率设计)。

    UCC256301不用于直接替代 UCC25600、但鉴于其改进的功能集、TI 建议在新设计中使用 UCC25630x。

    UCC25630x 控制器包含高侧栅极驱动器、因此能够直接驱动高侧 MOSFET。 这是 UCC25600无法支持的功能。

    自适应死区时间功能主要依靠 HS、VCR 感应和 Isense 信号来设置死区时间。 如果您的设计需要、UCC256301与外部栅极驱动器兼容。

    此致、

    本·洛夫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Ben Lough:

    感谢您的快速回复。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特点...

    但我仍然对栅极驱动器感到困惑。 您提到了低功耗和中等功耗设计(您是否考虑了参考设计中的大约500W、TIDA-01501或 TIDA-01494、中等功耗?)。 即使在使用 Webench Designer 时也是如此-即使设计功率大于1kW、也不需要栅极驱动器。

    您能不能更具体一些。 为什么该器件不再需要栅极驱动器。 据我所知、高电流栅极驱动器用于在开关过程的导通和关断阶段提供有源电流。 如果不可用、则陡度会受到严重影响、不可能实现高开关频率、更糟糕的是、两个 MOSFET 的关断和导通可能会重叠。
    解决方案是使用极低的栅极电荷 MOSFET。 但使用600V MOSFET 时、栅极电荷并不是很低。

    因此、UCC25630X 不需要额外的栅极驱动器、而只能提供0.6A 驱动和灌电流的秘密是什么?

    很抱歉打扰你。

    谢谢你
    Paul Hoffmann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Paul:

    UCC25630x 具有内部自举电路。 当低侧 MOSFET 导通时、开关节点通过低侧 FET 连接到 GND。 在此期间、RVCC 为自举电容器充电。 当低侧开关关闭时、高侧栅极驱动器使用自举电容器上的电荷来驱动高侧 FET。 这是可能的、因为高侧栅极驱动器以开关节点为基准。 UCC25600没有自举电路、因此为了能够驱动高侧 FET、需要使用外部栅极驱动变压器或外部栅极驱动器。

    正确的方法是、较高的拉电流/灌电流可实现较短的开通/关断时间。 是否需要外部栅极驱动器将取决于 MOSFET 的总栅极电荷和 LLC 设计所需的谐振频率。 UCC25630x 的栅极驱动电压为12V。 从您选择的 FET 中、数据表中应该会有一个显示 Qg 与 Vgs 的图

    该图将为您提供总栅极电荷。 所需的栅极驱动电流取决于您需要 FET 开启或关闭的速度

    IG = Qg/(T_TRANSITION)

    我应该澄清的一点是、集成到 UCC25630x 中的栅极驱动器是0.6A 拉电流、1.2A 灌电流。数据表的第8页中指定了这一点: http://www.ti.com/lit/ds/symlink/ucc256301.pdf

    此致、

    本·洛夫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非常感谢您的回答。

    这听起来很合理(自举)、但我不能对其进行真正的数字加权。 此外、一个设计的"实际"T_transition 似乎很难估算。 我的第一种方法越快越好-但这似乎并不实际、可能会导致其他问题。 此外、在功率较高的 PS 下、实际开关频率不会过高。

    目前、我正在使用 UCC25600和栅极驱动器设计中等功率的 PS。 虽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原型、但我想使用新器件进行重新设计、主要是为了摆脱额外的内部电源。 不使用栅极驱动器也会很好。 但是、旧建议与新参考设计之间在驱动和灌电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让我有点失望。

    但是、
    感谢您的支持。

    Paul Hoffmann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Paul:

    本应用报告的第2页提供了一些有关引导的附加信息(如果您有兴趣  的话):。 数据表第9.2节中还提供了最小自举电容的建议  :。

    如果您可以分享自己的设计规格、我可以在需要外部栅极驱动器时提出建议。  

    此致、

    本·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