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 TPS61071
TPS6107x 系列的 TPS61072型号似乎未包含在数据表或应用手册的更详细文档中。 要求我了解 TPS61072在~<100mW 的较低功耗范围内以~1V 输入实现的转换效率。
第一个问题是电感器选择。 TPS61072以其对应转换频率的一半运行、使纹波电流加倍。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较低的峰值与平均开关电流比通常会更好。 当平均输入电流预计不会超过100mA 时、推荐器件产生的典型400mAppk 似乎没有太大意义、也不会产生非常高效的结果。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即电感对芯片行为的更大影响。
如果扼流圈值在33至120uH 的区域、我可以满足或超过公布的效率行为(对于配套 TPS61071)。 但是、较大的扼流圈值会导致输出电压调节在低得多的电流/功率水平下出现不连续性(系列数据表的图7和图8)。 规格表图中显示的高于100mA (>330mW)的电压调节不连续性出现在电流为15mA (36mW)的33uH 电路中。
还有一个稳定性问题-如果您可以的话。
当负载接近零时、采用120uH 扼流圈(尽管有两匝和半铜 x 段、但效率最高)、芯片开始时、不会出现太大的振荡、就会变得混乱。
大(400mA 100uSec)反向电流浪涌会以重复率出现、具体取决于平均负载。 在(2V4)负载增加到40mA/100mW 以上之前、电路不会脱离这种情况。
较大的扼流圈还会将直流输出设定点电压从使用33uH 扼流圈产生的标称2V4转换为~45mV 的电压。
应用手册中未解释或说明此电压调节的不连续性。 直流调节环路是如何在内部改变的以及在什么负载时间限制下改变的? 它必须使瞬态负载成为一个真正好奇的观察点、具体取决于负载瞬态振幅和持续时间。 此外、不建议使用扼流圈值或纹波电流电平来修改直流电压设定值。 该部件是否属于同一内部电路?
为了提高稳定性和瞬态响应、有人提到了在扼流圈值增加时可能需要的前馈电容。 这是指混乱的情况吗? 不断变化的直流设定点是否会成为混乱的"吸引因素"?
Rob Legg
legg@magm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