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 UC2843、 UCD3138
我构建了基于 UC3843的反激式电路。
当输入电压达到40V 时、占空比不稳定、这种现象突然变得大而小、介于0.2和0.25之间。
如下图所示、MOS 管漏源电压波形。
我测试了此时的伯德图,如下图:μ A
此时、相补角为51度、增益裕度为-33dB。 环路参数仍然很好。
我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 环路稳定、但实际驱动波 D 不稳定。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我构建了基于 UC3843的反激式电路。
当输入电压达到40V 时、占空比不稳定、这种现象突然变得大而小、介于0.2和0.25之间。
如下图所示、MOS 管漏源电压波形。
我测试了此时的伯德图,如下图:μ A
此时、相补角为51度、增益裕度为-33dB。 环路参数仍然很好。
我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 环路稳定、但实际驱动波 D 不稳定。
您好,zoujiangyilang,
在空闲振铃期间、会发生谐振过程、在此过程中、磁化电感器与漏极节点电容进行环回。 您提到的不稳定是由在谐振中的不同点接通瞬间捕获此空闲振铃周期引起的。 结果是、磁化电感从不同的初始条件开始每个周期。 导通周期的持续时间将取决于此初始条件、因此会因周期而异。
此问题通常在反激式控制器中通过将开通瞬间同步到谷底最小值来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开关周期从一个已知的初始条件(零)开始。
我希望这能回答你的问题。
谢谢
Joe Leisten
原理图如上图所示、基于 UC3843数据表中给出的参考电路设计。
我不太理解您通过打开控制器使电源进入谷底所说的内容。 我不知道 UC3843是否有这样的函数。
我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些信息。 有人说、由于杂波的影响、电流采样端 Isense 不稳定。 建议我调试电流采样滤波电阻器 R29和 C16以及电流采样电阻器 R31。
我尝试更改这三个参数。 事实上,这三个参数的变化将影响前面提到的占空比不稳定问题。 最后、在一组特定的参数下、占空比是稳定的。
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不知道如何设计这三个参数。 我使用了试错方法、几乎不更改这三个参数。 幸运的是、我对它进行了调试。 我不知道如何正确设计这三个参数。
您好,zoujiangyilang,
理论上:
1) 1)仅当占空比大于50%时、CCM 运行才需要斜率补偿。
2) 2)外部滤波电容器和电阻 器仅用于消除前沿尖峰。
实际上:
当 ISENSE 引脚电压 等于峰值电流需求时、控制器内部使用一个简单比较器来终止脉冲。 如果 ISENSE 信号(或 GND)中增加了外部开关噪声尖峰、则可以很容易地提早跳闸比较器。
即使不 需要尖峰滤波和斜率补偿、它们 也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提供帮助:
1) 1)滤波器有助于衰减外部感应的开关边沿噪声、否则会导致电感器提前跳闸。
2) 2)斜率补偿会使电流感应振幅更大、因此信号上的噪声不太可能提早跳闸比较器。
这两种都是难以 计算的寄生好处。 在噪声非常大的环境中、使用电压模式控制或平均电流模式控制具有优势。 这两种情况都不易受到噪声拾取的影响。
谢谢
Joe Leisten
您好,zoujiangyilang,
您使用的控制器以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运行。 这意味着每个开关导通周期的末尾由一个比较器终止、此比较器检测到 ISENSE 引脚电压已经超过电流需求电平。 如果您从系统的其他部分向 ISENSE 引脚电压添加了一个小尖峰、则该尖峰会导致占空比提前结束。
这与内部1V 最大峰值电流电平无关、后者只是内部 COMP 电平可以实现的最大值(如下以红色显示)。
我希望下图将有助于澄清这一进程。 我的理论是、来自电桥开关边沿的噪声出现在每个辅助电源的 ISENSE 引脚上、并导致占空比"不稳定"。 向该引脚添加滤波或添加斜率补偿有助于降低其对噪声的影响、但使用电压模式控制或平均电流模式控制可能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谢谢
Joe Leis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