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TPS3808:CT (复位周期编程引脚)的方程式1

Guru**** 2393725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TPS3808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power-management-group/power-management/f/power-management-forum/670809/tps3808-equation1-for-ct-reset-period-programming-pin

器件型号:TPS3808

大家好

如果我们问 TPS3808、您会介意吗?

描述如下:
CT (nF)=[TD (s)- 0.5×10^-3 (s)]×175
延迟=CT (nF)/175+(0.5×10^-3)

我们使用 方程式1计算、结果如下;
-CT = 100pF -> 1.07ms
-CT = 180nF -> 1.079s

 与所示的7.6开关特性相比、存在差异。
那么、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差异吗?

此致、

大田松本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Matsumoto-San、

    您之前提到过的 TPS3808中针对复位延迟时间计算的值在数据表的"典型"下被视为理想值。 对于此计算、有几个实际因素会影响该值、包括器件中内部电流源的容差以及是否具有理想电容器。 这些变化可以更改计算中看到的值。

    数据表中提供的等式主要用于估算特定器件应产生的延迟、而不是所有器件将提供的延迟。 也就是说、您提供的值完全处于数据表值的最小-最大范围(0.75ms-1.75ms 和0.7s-1.7s)内、并且也接近典型值。 总之、差异主要来自内部器件特性、例如电流源容差。

    谢谢、
    Abhi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