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TPS549B22:波特图测量问题

Guru**** 2463330 points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power-management-group/power-management/f/power-management-forum/679117/tps549b22-bode-plot-measurement-issue

器件型号:TPS549B22

您好、专家、

 

请参阅下面的原理图(图1)。

遥感(RSP/RSN)被分成两个位置。

通过 R238和 R244将近端感测位置连接到输出电容器。

R238和 R244仅在初始验证直流/直流转换器时连接。

我们让 R238和 R244在系统应用中开路。

远端遥感引脚与 ASIC (BCM56873)引脚连接、如图2所示。

我们在 R490处将0欧姆替换为10欧姆、并使 R491开路以进行波特图测量。

结果显示为不稳定的图示(Attached1)。

然后、我们检查电源轨滤波器设计、直流/直流输出电容器和 ASIC 去耦电容器之间有铁氧体磁珠(图3)。

在我看来、铁氧体磁珠和去耦电容器将在直流/直流转换器中产生另一个极点。 这会导致转换器不稳定。 但是、我们移除了铁氧体磁珠(让这两个焊盘短路。) 并再次测量波特图。 结果显示稳定(Attached2)。

问题是、我们的客户希望遵循 Broadcom 芯片建议、在芯片引脚上放置遥感位置、并使用铁氧体磁珠实现抗噪。 但是、这将导致直流/直流转换器不稳定。

您是否有任何改进设计的建议? 我应该添加任何补偿网络吗?

期待您的反馈。 谢谢你。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Muhsiu、

    让我来看看这个。 这可能是明天。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Muhsiu、

    通常、您需要在铁氧体磁珠和最终滤波电容器之前连接遥感连接。  通过精心的布局、您应该能够在遥感后以最小的压降实现这一目标。  如果您必须直接在负载处连接、则需要移除铁氧体磁珠。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John、

    感谢您的建议。 我可以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吗? 这种现象是否与控制模式相关? 谢谢。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Muhsiu、
    通常、您只能补偿输出端的一个 LC 双极点。 还有其他注意事项、例如磁珠高 Q (陶瓷)电容器的谐振。 请参阅以下文章 :webmail.ti.com/.../,DanaInfo=www.analogue.com ferrite-beads-demystified.html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John、

    感谢你的答复。 在实验阶段、我们添加前馈电容器尝试补偿极点。 但是、它似乎不起作用。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Muhsiu、
    这可能是两种效应的混合、即磁珠和电容器组合的相位损耗增加以及谐振效应。 您能否在铁氧体磁珠之前获取遥感反馈的情况下尝试它?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John、

    当然、我会尝试它。 如您所知、遥感受到 PCB 布局的限制。 我将尝试在执行该实验时剪切布局布线。 谢谢你。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Muhsiu、

    我还要评论前馈电容器。 零极对间隔与 Vout/Vref 成正比。 它通常仅在相对于 Vref (如1.8V 或更高)的更高输出电压下有效。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John、

    这是一个唤醒调用。 非常感谢。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Muhsiu、

    您仍然可以使用具有较低输出电压的前馈电容器、但您可能无法获得太多可用的相位升压。 现在美国比较晚了、我前面没有用于计算的公式、但相位升压与零点和极点之间的距离成正比、零点/极点分离与 Vout/Vref 成正比。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John、

    感谢您的提及。 如果 Vout/Vref 比很小、则相位升压零/极点距离将接近。 相位提升效应将会有折扣。 因为极点会很早到达。 再次感谢您、祝您愉快。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John、

    随附的是波特图的测量结果、该测量结果添加了2.2nF 前馈电容器。

    如前所述、相位升压不足。  

    您是否有任何优化补偿器的建议? (III 类?)

    谢谢你。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Muhsiu、

    我认为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铁氧体磁珠之前放置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