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上一篇文章的后续内容。 我对原理图进行了一些更改、具体而言、我移除了68uF 并替换为3-22uF 0805。 我已经重新完成了布局、以便尽可能遵循建议的布局。 如果您可以看一下、让我知道这看起来是否合理、或者如果我有任何不同的做法、那将非常有帮助。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这是我上一篇文章的后续内容。 我对原理图进行了一些更改、具体而言、我移除了68uF 并替换为3-22uF 0805。 我已经重新完成了布局、以便尽可能遵循建议的布局。 如果您可以看一下、让我知道这看起来是否合理、或者如果我有任何不同的做法、那将非常有帮助。


Sean、您好!
在上一篇文章中、您提到输入电压范围为3V~5.2V、输出电压为5V、最大输出电流为1.2A。 对于此原理图、这些内容是否仍然正确?
如果是、则原理图和布局没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 您的应用中是否不会发生 VIN- VOUT > 4.8V 的情况? 例如、在启动之前、输出电压为0V、但输入电容器已充满电。 或输出电压在运行期间发生接地短路、原因是...
如果可能、则需要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添加一个二极管、如图8-13所示。


此致、
内森
Sean、您好!
还不错
顺便说一下、您是否对负载瞬态或线路瞬变中的下冲/过冲有任何要求?
如果是这样、我们建议按如下所示添加前馈电容器和电阻器(C9 + R10)、以提高潜在的瞬态性能。
如果没有、现在的设计没有问题。

您可以将 C9 + R10作为第一个占位符、并在需要提高瞬态性能时安装它们。
我们建议 R10为~50ohm、C9 < 50pF、具体取决于测试结果。 您也可以使用下方链接中的计算工具计算 C9。
此致、
内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