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TPL7407LA:现场高故障率

Guru**** 238814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ULN2003A, TPL7407LA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power-management-group/power-management/f/power-management-forum/1444292/tpl7407la-high-failure-rate-in-the-field

器件型号:TPL7407LA
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ULN2003A

工具与软件:

大家好!

我们目前将 TI TPL7407LAPWR 用作开漏反相缓冲阵列、将我们的 GPIO 引脚与客户暴露的 I/O 隔离;而且我们最近在现场发现该器件的异常故障率为~10%(据粗略估算)。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记录了大约80块 PCB、并且随着芯片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仍在增加。

我们要观察到的问题是输出对输入变化无响应;无论任何一个输入状态、其输出都将卡在开启或关闭状态、但通常会失败(始终卡在低电平、测得大约10mV 到30mV、不上拉)、尽管我确实观察到有几个(小于5)卡在关闭状态(始终上拉、不会切换低电平)。  我在我们的设计中看到了这种故障、在电气方面、通过 DMM 以及在工作台电源上将物理输出上拉至3.3V、以解决 GPIO 内部上拉电阻的问题。  我甚至将一个故障芯片从 PCB 上拆焊并测试了它完全脱离电路(通过输出端具有相同上拉设置的板线供电)、并且验证了输出没有切换。  特别是拆焊器件的所有7个通道都无法工作、我观察到多个通道的其他几个实例无法工作、但我无法确认所有实例是否都是多通道故障、或者某些实例仅是单个通道。

另一个注意事项是、我们在过去的12个月中已经看到这种情况稳定存在、并且来自两家不同的 PCB 供应商、因此我倾向于认为这是组件问题、而不是 PCB 组装过程问题、并且这不仅仅是许多器件的问题。

话虽如此、我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1) 1)此器件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是否存在已知问题、或者我们是否在原理图/设计实现中遗漏了导致器件进入该状态的信息?

2) 2)是否有任何可以直接插入的推荐替代器件?  我进行的所有搜索都表明、我们拥有的选项极少、只需更改 PCB 即可容纳新器件、而我们希望避免这种情况。  我们的要求如下:  

     A)必须使用12VDC 作为电压电源

     B) BJT 或 FET 驱动器可以

     C)必须为16-TSSOP

     D) 7个具有相同引脚排列的通道

     e)通道输入必须能够承受14VDC 电压

     f)首选反相、但非反相不是经销商

     g)输出拉/灌电流能力在空气中上升;我们驱动的最高负载是大约50mA 的单个光耦合器发射极输入(不是连续的、这是串行 COM 线)、而其余的是 GPIO 输入。

     h)我们不需要输出钳位二极管

TI SN74LS07DR 是一款我们也使用的非反相芯片、它没有任何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接受类似的方案、如果它在电源引脚上测量的电压为12VDC。

任何见解或指导是一个伟大的帮助,提前感谢和感恩节快乐。

Thomas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Thomas:

    您的负载和每个通道的输出电流曲线是多少?

    您能否发送一个原理图?

    ULN2003A 是 TPL7407LA 的 P2P、可以正常工作、但该器件非常可靠、因此表示应用存在问题。

    如果您更愿意在非公开环境中讨论此问题、请告诉我。

    谢谢!

    Patrick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Patrick、

    感谢您的答复。  我们在通道6和7上分别驱动光耦合器发射极和固态继电器、它们位于低 mA 区域、但在出现问题时这些未连接到电路板。

    因此、对于其他5个通道、输出负载将完全设置为输入的 GPIO 引脚。  通道1、4和5上有3.3V 的物理上拉电阻、在通道2和3上使用内部 MCU 上拉电阻。   物理值均为10k、因此当通道开启时、每个通道约为330uA、并且 MCU 数据表中2个内部的最大上拉电流均约为80uA、同时通道也开启。  此外、每个通道输入上都有5V 的物理下拉或上拉。  我们使用一个0.1uF 的去耦电容器以12VDC 供电。

    我很高兴能与您分享一些原理图剪贴、但更愿意非公开分享。  我确实看看了 ULN2003、但不太清楚 V-CE 有多接近我们 MCU 的 IL。

    我们的办公室将于12月2日(星期一)结束、因此我会与您联系。  祝您假期愉快!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Thomas:

    明白了、感谢您提供的信息-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继续进行。 还有一个很棒的假期!

    谢谢!

    Patr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