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Impedance Track 问题



Impedance Track  电量监测计仅仅需要一个典型的电池组被循环充电
和放电,以了解阻抗和化学容量的典型数值,从而修改“Ra Table”的数据闪
存分类和在“Gas Gauging”分类中的化学容量,然后,就可以把相同的数据闪
存配置文件用于所有生产的电池组,

量产阶段battery是否可以不learning ?参数固定即可满足Qmax更新?FCC更新?

  • 对的,使用TI的阻抗跟踪技术可以不需要learning cycle~

    这方面TI的服务很好,包括ID-math都是TI帮客户做的。具体你可以参考这个帖子:

    http://www.deyisupport.com/question_answer/analog/battery_management/f/35/p/30388/92290.aspx#92290

    (1)阻抗跟踪精度可以做到1%;

    (2)一批电池只需要做一次ID-math,TI会帮客户完成这部分工作;

    (3)Math之后会得到一列数据,在gauge生产的时候将这组数据统一的配置到gauge芯片中即可;

    (4)做阻抗跟踪ID的math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

    (5)批次内材料的ID会有微小的差别,会带来误差,但是这个误差不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希望对你有帮助。

  • 感谢回复,,,我将进一步study it

  • 嗯,You are Welcom~ 这个也算是我前段时间学习的收获,跟你分享一下哈!

    学习的话不妨看看这个链接,可能会有资源对你有所帮助:

    http://www.deyisupport.com/question_answer/analog/battery_management/f/35/t/4945.aspx

  • 看了一些资料; 电池的OCV特性和放电曲线 看出Qstart计算, 基本都是从cell >4V,作为初始状态,

    而实际量产中Cell电压初始状态基本是3.7V,

    是否可以认为配置后的固件被载入芯片后对于阻抗跟踪来说,无论是cell 3.7V,还是满电压,都具有很精确的精度?

    还是说必须cell满电压才能有很精确的经典,也就是说必须learning cell 至满压一次?

  • 如果使用golden file在初次上电的精度还是比较高的,当然再学习一次精度肯定会提高。电量计会根据测量的电压 电流以及与电池相关的内阻电压曲线,结合上次放电的平均电流功率等做一次估计,当然如果电流非常大且在放电平趟区域,精度还是有一定误差的。其次量产的golden file与实际电芯数据可能有也有误差,取决于电芯的一致性。如果真的对上电精度有要求建议使用packside的电量计或者控制好上电时的电流数值。

  • 应该是不分3.7还是满压的,据我了解,所谓的客户不需要做learning cycle,意思是说这个learning的过程在TI的ID-Match的时候帮客户做过了,所以应该是满电到低压做完过cycle的。最后因为不可能每个电池都做一遍,所以电池的一致性基本就是这里仅剩下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吧。但是,大家之所以这么做应该就是因为Li电池的一致性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做出来的精度还是很好的。

    你可以带着这个思路再去确认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如果是单节的,所有的数据配置好,你自己使用自己的PCBA做过Golden samples,不需要老化也是可以的。如果是多节的,从阻抗跟踪的原理上是不需要老化的,现在还有很多客户会老化来验证电池的匹配或加工工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