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 BQ25758、 TPS25750、 BQ25756、 TPS26750
工具/软件:
背景说明和动机
我们的计划是使用 BQ25750 而不是 BQ25758、以便使用直接电源路径控制。
实际上、BQ25758 具有我们正在寻找的电源路径控制、这称为:
旁路模式可在 VOUT = VAC 时实现出色效率
这相当于在 BQ25750 解决方案中导通 BATFET。
BATFET 的另一个优点是该 FET 开关可以是 RDSon 低得多的晶体管、大约为 1m Ω、
与降压/升压转换器中使用的开关晶体管相比、该晶体管需要更小、大约为 5m Ω 至 8m Ω、
以便不会产生过大的开关损耗。
由于我们不需要 BATFET 的功能、因此进行了短接、将 VAC 连接到 VSYS。
这与 BQ25758 配置类似。
另一个重要的背景信息是到 BQ 转换器的 I2C 总线由 MCU、
或者、在 TPS25750 控制的某些运行情况下运行。 TPS25750 的目的是自动执行此操作
控制 USB-C PD EPR 双向 充电。
当 BQ 转换器由 MCU 控制(通过 I2C 多路复用器)时、BQ 转换器功能就像双向、
可编程电源 PPS。
问题
当 BQ25750 在反向模式下运行时、存在以下情况:
“VAC 必须超出 ACOV/ACUV 工作窗口“
参考文献: 8.3.6.3。
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可以让 MCU 控制 A (MOSFET) 开关来下拉 ACUV 输入。
在相关主题中、TI 已经推荐此解决方案。
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决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仍然希望 BQ25750 由控制
TPS25750、用于双向 USB-C 充电。 当 TPS25750 控制 BQ 转换器时、
MCU 监控此过程并在正确的时刻打开/关闭 ACUV 输入是很复杂的。
这个问题又引出了一个基本且重要的问题: TPS25750 将如何进行控制
BQ25750 一般来说、反向、Wihout 会陷入 ACOV/ACUV 的相同问题、如所示
是否在上面考虑?
我们发现这种说法相当混乱、因为在 BQ25750 数据表的第一页上、我们发现以下特性声明:
双向转换器运行(反向模式)
支持 USB-EPR 扩展功率范围 (PD)
当 BQ25750 由 TPS25750 控制时、如何实现这种 USB-C 反向模式?
我想 TPS25750 不是为了在反向模式下控制 ACUV 下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