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LM74610-Q1、 LM74700-Q1、 LM74700EVM
您好!
第16页的图12 (原理图)显示了在每个路径(FET1_A、FET2_A)中使用单个 FET (SQJ422EP-T1-GE3)、其最大额定电流为75A -如果我在每个路径中并联使用两个 FET、则电流额定值将是~ 150A (2x 75A)的两倍、对吧?
第10页的图6 - FET 完全导通后的发送压降/骤降是多少
谢谢、
Tim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您好!
第16页的图12 (原理图)显示了在每个路径(FET1_A、FET2_A)中使用单个 FET (SQJ422EP-T1-GE3)、其最大额定电流为75A -如果我在每个路径中并联使用两个 FET、则电流额定值将是~ 150A (2x 75A)的两倍、对吧?
第10页的图6 - FET 完全导通后的发送压降/骤降是多少
谢谢、
Tim
您好、Tim、
是的、增加并联 FET 的数量将提高电流处理能力。 可流经 FET 的实际电流取决于布局(RQJA)、气流/冷却、系统中的最高环境温度等。
输出电压偶尔会下降(占空比约为2%)、这是因为 LM74610-Q1关断栅极。 这样做是特意设计的、以便内部电荷泵可以使用 FET 体二极管压降为电容器充电。 如需更多了解、请参阅数据表中的"7.3特性描述"部分
如果您不希望 Vout 出现压降、可以考虑使用 LM74700-Q1、该器件具有稳定的栅极驱动、但与 LM74610-Q1相比、附带 GND 引脚和更高的 IQ。
您好、Tim、
LM74700-Q1具有线性栅极 ORing 控制功能、可确保零反向电流。 该控制可调节 FET 栅极电压、使 FET 上的压降保持在20mV。
RDS (ON) x Iload = VAK (REG)= 20mV
如需更多地了解此主题、请参阅 e2e 常见问题解答: 理想二极管控制器或 ORing 控制器栅极电压低于预期值
要评估 LM74700-Q1的 ORing 功能、您需要使用2个 LM74700EVM 并将输出连接在一起。
您好 Praveen、
只是想澄清一下- LM74610-Q1或 LM74700-Q1需要 FET (D-S)两端的20mV 压降才能使控制器完全导通 FET,对吧? 如果是这样、 对于 Rdson 较低的1m Ω FET、它将要求负载至少为20A (20mV/1m Ω Rdson)。 是否可以让 FET 在 轻负载(例如< 20A)时以较低的 Rdson (例如1m Ω)完全导通 FET?
谢谢、
Tim
您好 Praveen、
只是想澄清 FET 上20mV 的压降(D-S)- LM74610-Q1或 LM74700-Q1需要20mV 的电压才能使控制器完全导通 FET,对吧? 如果是、 对于 Rdson 较低的1m Ω FET、它将要求负载至少为20A (20mV/1m Ω Rdson)。 那么、是否可以在 轻负载(例如< 20A)时完全导通具有低 Rdson (例如1m Ω)的 FET?
谢谢、
Tim
您好、Timothy、
LM74700-Q1具有线性栅极控制、因此可调节栅极电压、从而将 FET RDS (on) x ILOAD 保持在20mV。 因此、即使 FET 未完全导通/增强、FET 上的压降也是恒定的、因此功率损耗不是很明显。
如果客户希望无论负载电流如何都完全导通栅极、则可以考虑在仅理想二极管配置中使用 LM74801-Q1。
要进一步了解线性栅极控制和滞后 开/关控制之间的差异、客户可以查看 理想二极管基础知识 应用手册的"6.1线性稳压控制与滞后开/关控制"部分
您好、Timothy、
LM74700-Q1具有线性栅极控制、因此可调节栅极电压、从而将 FET RDS (on) x ILOAD 保持在20mV。 因此、即使 FET 未完全导通/增强、FET 上的压降也是恒定的、因此功率损耗不是很明显。
如果客户希望无论负载电流如何都完全导通栅极、则可以考虑在仅理想二极管配置中使用 LM74801-Q1。
要进一步了解线性栅极控制和滞后 开/关控制之间的差异、客户可以查看 理想二极管基础知识 应用手册的"6.1线性稳压控制与滞后开/关控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