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Praveen、
我发现不同布线宽度之间存在不同的容差。
如果迹线(VIN)为10mil (1oz。 铜、Rs=1 m Ω)、我们可以在1A 负载下获得大约-20%的容差。
此外、如果迹线(VIN)为10mil (2oz。 铜、Rs=0.83m Ω)、容差将降低至约5%。
我认为这是 影响精度的布线宽度的一个大参数。
但我在数据表中找不到任何有关布线宽度的建议。
您能告诉 我建议的线宽应该是多少? 并以多少盎司为基准。 铜? 从 Rs 到芯片的布线长度是多少?
谢谢。
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您好 Praveen、
我发现不同布线宽度之间存在不同的容差。
如果迹线(VIN)为10mil (1oz。 铜、Rs=1 m Ω)、我们可以在1A 负载下获得大约-20%的容差。
此外、如果迹线(VIN)为10mil (2oz。 铜、Rs=0.83m Ω)、容差将降低至约5%。
我认为这是 影响精度的布线宽度的一个大参数。
但我在数据表中找不到任何有关布线宽度的建议。
您能告诉 我建议的线宽应该是多少? 并以多少盎司为基准。 铜? 从 Rs 到芯片的布线长度是多少?
谢谢。
尊敬的 Chris:
你是对的! 从 Rs 到 VIN 引脚的路径中的电阻对于检测精度至关重要。
原因是 流经 Vin 引脚的 Iin = 8mA (最大值)、该电流以及走线电阻会导致 路径中的压降。 遗憾的是、数据表中未提及该参数。
您可以使用 PCB 电阻计算器来查找布线宽度和铜厚度不同的路径电阻。 然后计算失调电压(8mA *走线电阻)。 检查相对于25mV 的%。 假设布线电阻为3m Ω、这会导致1m Ω Rs 时出现3A 误差。 因此、根据可接受的容差计算布线电阻、然后使用布线电阻计算器计算布线宽度和铜厚度。
除此之外、感测线路布局和焊接在精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使用 R 的宽迹线遵循开尔文感应方法。
此致、
Praveen
如果此帖子回答了您的问题、请单击"此问题已解决"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