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LM5170-Q1:LM5170-Q1

Guru**** 244878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LM5170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power-management-group/power-management/f/power-management-forum/728029/lm5170-q1-lm5170-q1

器件型号:LM5170-Q1
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LM5170

Hallo、

我´m 仍在解决实际电流的设定电流精度下降的问题。

我始终得到接近5%的偏差。 在降压模式下、我有一个到高侧的偏差、这意味着实际电流高于设定电流、而在升压模式下、实际电流小于设定电流。

在数据表中、我在电气特性中读取 了降压模式下、在标称值为50的情况下、在低 VCS 值(即10mV)下误差放大器的容差从49到55。 这意味着偏差应沿另一个方向发生、因为误差放大 器会为 PWM 提供更高的 VCS 值、并应降低电流。 因此、根据我的理解、偏差应恰好与另一个方向相反。

在升压模式下、误差放大器容差的问题与45至51相同、但电流偏差为小值。

您能向我解释一下这个事实吗?

谢谢你

此致

A.五 Müller μ A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 Andrea、

    首先、感谢您使用 LM5170。

    有两个问题:特定器件中的误差和数据表 EC 表限制。 EC 表限制是指所有上市 LM5170器件的统计参数变化、这些变化也包括温度影响。 特定器件的变化通常不大。

    为确保精度、在 VCS=50mV 时对器件进行了量产修整、并在 VCS=10mV 时根据测试限制进行了检查。 也就是说、VCS=50mV 时可获得最佳精度。 在功耗降低(VCS 将更小)的情况下、精度会降低。

    为了真正全面了解您的问题、我们想了解您的电流感应电阻器、负载电流和工作电压(输入和输出)。 共享原理图也会有所帮助。

    此致、
    Yohao Xi、系统和应用工程、BCS 产品线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霍罗西

    我们有一个3MR 分流电阻器、我在 HV 端口上使用额定3V 输入和12V 输出进行测量。 最大 电流为30安培。

    问题是、当我们首次进行设计时、我们的布局没有 UC、从而为我们提供了 iSETA 的价值。 但是、另一个原理图与我们的第二个设计一样、功率级的变化不大:在第一个设计中、电流的变化非常好、正如测量所示。

    我要查看一个包含测量结果的电子表格-我直接测量了 IsetA 引脚上的电压,因此使用我们的组件值,它将为标称75mV/A,我们得到的最大分流电压为45mV。

    该表显示了新 PCB 版本的旧测量和测量之间的差异。

    显然、在升压模式下、结果比在降压模式下更差、但在第一个版本中、结果应该是可以的。

    在第二个设计中、它看起来基本上是中的偏移、因此偏差比在第一个设计中大得多。 因此、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布局问题、尽管我只看到一个区别:我们在第一个设计中有4层、现在 PCB 上有两个额外的电源层。

    我为您提供了功率级原理图、该原理图不会从第一个版本变为第二个版本。

    在我看来、这可能是通过从电源层耦合到 PCB 上的 CS 布线来实现的。 但直接放置在 CS 布线上的功率铜不是"热"铜。 它是 LV 端口上 Elkos 的正极、主要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热性能。 我认为它不会传导太多的开关电流。

    从底部到顶部的层叠如下所示

    Rev1: 底部(这里是放置的1R 电阻器) Inner1 (这里是放置的1R 电阻器到 CS 引脚的走线;每对引线与 LM5170并联)接地、顶部(这里是放置的分流器)

    Rev2:底部(这里是放置的1R 电阻器) Inner1 (这里是放置的1R 电阻器到 CS 引脚的走线;每对引线与 LM5170并联)接地、电源1。 POWER2、TOP (此处是放置的分流器)

    我认为没有很大的差别。

    此致

    A.五 Müllere2eti.com/.../Measurement-Current-regulation.xlsxe2e.ti.com/.../SY_2D00_BI_2D00_100W_2D00_Rev02_5F00_TI_2D00_Layout.pdf

    e2e.ti.com/.../LM5170_5F00_schematic.pdf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感谢您提供原理图、但未附上电子表格...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allo XI、

    我将尝试增益;我还附加了布局。 这是在 zhe 的最后一个附件中吗?

    此致

    A.五 Me2e.ti.com/.../5280.Measurement-Current-regulation.xlsxe2e.ti.com/.../6177.SY_2D00_BI_2D00_100W_2D00_Rev02_5F00_TI_2D00_Layout.pdfüller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Andreas:

    我查看了您的布局、这让我花了一段时间来定位和对齐组件和布线。 CS1走线看起来不错、但可以将两条走线彼此靠近放置。 CS2迹线不是很清晰、因为我无法识别哪两条迹线是对的。

    我发现您的 LM5170 IC 底板未直接连接到 PGND 和 AGND 引脚。 请您参阅我们数据表的图75、并注意 PGND、AGND 和底板的连接方式吗? 有两个箭头显示了如何在 PCB 上实现单点接地连接。 接地问题可能会导致精度问题。

    我还注意到您的 R45 =R46 =27k。 由于 OSC 电阻器 R35=39k、因此您基本上将开关频率设置为大约100kHz。 根据数据表方程(14)、您应该选择 R45 = R46 =96k。

    请更新您的布局吗? 如果您不介意、我想回顾一下您的新布局。 我们可以通过专用消息系统执行此操作。

    谢谢、
    You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