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参考译文] TL431:有关 TL431 PCN 规格变更的查询

Guru**** 2381890 points
Other Parts Discussed in Thread: TL431, TLV431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https://e2e.ti.com/support/power-management-group/power-management/f/power-management-forum/1445629/tl431-inquiry-regarding-specification-change-for-tl431-pcn

器件型号:TL431
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 TLV431

工具与软件:

你(们)好  支持团队、

我们有一些关于 TL431最近 PCN (产品变更通知)的说明。 具体而言、我们要确认以下几点:

  1. 将引脚2连接到 CATHODE/REF 的影响:

    • 我们的许多应用都涉及将引脚2连接至阴极和 REF 端子。 您能否说明在新规格下、此配置可能出现哪些具体问题? 是否存在这种连接方法可能导致器件故障或性能下降的任何情况?

  2. 变更范围:

    • PCN 表示规格的变化。 您能否确认这是否仅涉及文档中的更改、或者是否对产品本身进行了内部修改? 具体而言、新规格是否源于内部设计变更、而当引脚2同时连接到阴极和 REF 时、内部设计变更可能会带来问题、从而需要更改使用指南?

我们非常感谢您的及时响应、因为这将帮助我们评估合规性和应用调整的必要步骤。

感谢您的支持

谢谢!

Conor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您好、Conor、

    您能否为正在使用的 TL431提供完整的器件型号? 由于 TL431具有多个封装选项、因此我希望确保提供正确封装的最新信息。

    谢谢!

    Jackson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ackson:

    我写信寻求对 PCN 通知# 20240614001.0的澄清、特别是关于 DCK 封装器件(例如、TL431AIDCKR 和 TL431BIDCKR)。 基于 PCN、数据表更新以及我的技术分析、我想确认一下以下几点

    问题1。 根据 X 射线检查结果、DCK 封装中引脚2的引线框似乎连接到芯片的背面。 这种解释是否正确?

    此外、我注意到引脚5似乎具有类似的内部引线框结构。 但是、更新后的数据表对引脚5施加了相同的连接限制。 我假设这是因为引脚5具有不同的内部功能、或者与引脚2相比、它对器件行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能否详细说明这一点?

    问题2:  在 DBV 封装中、器件清楚地说明引脚2连接至基板、并且必须连接至阳极或保持开路。 相同的限制是否适用于 DCK 封装?

    问题3。
    鉴于引脚2靠近芯片背面、我假设它容易受到电容耦合的影响。 如果引脚2连接至阴极或 REF 引脚并且施加了急剧的电压变化(dv/dt)、则寄生电容似乎可能会影响阴极电压。 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即影响此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施加到引脚2的电压变化的 dv/dt? 如果是正确的、了解影响程度对于评估器件的更换件至关重要。

    问题4。
    PCN 上的"实际器件没有变化"意味着器件本身没有物理或电气变化。 这一变化的起源表明、该设备自发布以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是、对数据表进行更改(尤其是澄清了 DCK 封装的引脚连接限制)是由于此 PCN 所致。
    我的上述理解是否正确?

    谢谢!

    Conor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Conor:

    根据 X 射线检查结果、DCK 封装中引脚2的引线框似乎连接到芯片的背面。 这种解释是否正确?

    引脚2之前没有任何内部连接、但在 PCN 更新后、有其他连接。

    [报价 userid="465179" url="~/support/power-management-group/power-management/f/power-management-forum/1445629/tl431-inquiry-regarding-specification-change-for-tl431-pcn/5544960 #5544960"]此外、我注意到引脚5似乎具有类似的内部引线框结构。 但是、更新后的数据表对引脚5施加了相同的连接限制。 我假设这是因为引脚5具有不同的内部功能、或者与引脚2相比、它对器件行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您能否详细说明这一点?

    这种理解是正确的。 引脚5没有内部连接(NC)、而引脚2有一些其他连接。

    在 DBV 封装中、明确声明引脚2连接到基板、必须连接到阳极或保持开路。 相同的限制是否适用于 DCK 封装?

    DCK 封装的引脚2必须以类似的方式连接到阳极或保持悬空、但不一定具有完全相同的内部裸片连接。

    [报价 userid="465179" url="~/support/power-management-group/power-management/f/power-management-forum/1445629/tl431-inquiry-regarding-specification-change-for-tl431-pcn/5544960 #5544960"]鉴于引脚2靠近芯片背面、我假设它容易受到电容耦合的影响。 如果引脚2连接至阴极或 REF 引脚并且施加了急剧的电压变化(dv/dt)、则寄生电容似乎可能会影响阴极电压。 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即影响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施加到引脚2的电压变化的 dv/dt?

    如果引脚2连接不遵循更新后的数据表建议、则可能会对阴极电压或其他器件运行产生影响、这一点很准确。 除了官方建议外、数据表不提供引脚2的电压、斜坡速率或其他连接如何影响器件运行的信息。

    "PCN 上的实际器件没有变化"意味着器件本身没有物理或电气变化。 这一变化的起源表明、该设备自发布以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是、对数据表进行更改(尤其是澄清了 DCK 封装的引脚连接限制)是由于此 PCN 所致。
    以上理解是否正确?

    在 PCN 数据表 中、我们简要说明了数据表中定义的器件性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PCN 中专门概述的变化除外。

    一般而言、我强烈建议确保 DCK 封装的引脚2保持悬空、或如数据表所示连接到阳极。

    如果还有任何其他问题、请告诉我。

    谢谢!

    Jackson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ackson:

    我们有一个应用使用 PCN 更改所禁止的方法(将引脚2连接到 CATHODE/REF)。 请提供更多详细信息。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将 PCN IC 之前制造的芯片(A)和 PCN 之后制造的芯片称为 IC (B)。

    问题1。 IC (A)的引脚2为 NC、但是 IC (B)的引脚2内部连接。 因此、如果 IC (A)的引脚2连接到阴极引脚或 REF 引脚、则没有问题。 IC (B)的引脚2必须连接至阳极或保持开路。 上述理解是否正确?

    问题2: 观察 IC (B)的 X 射线、引脚5的内部框架与引脚2相同。 请告诉我们、为什么引脚5中未添加与引脚2相同的连接限制。

    问题3。 引脚2的引线框是否连接到硅片? 换句话说、请告诉我们它是安装在引线键合还是倒装芯片上。

    问题4。 DBV 封装的说明是"引脚2连接到基板"。 DCK 封装是否也连接到基板?

    问题5. 针对 TLV431进行了类似的数据表更新。 是否已为 TLV431发布了 PCN? 如果是、请告诉我 PCN 编号。

    问题6. 请告诉我从 IC (A)到 IC (B)添加引脚2内部连接的背景情况。

    问题7. 请详细解释为什么 IC (B)的引脚2需要阳极或开路。 是因为它可能通过寄生电容影响阴极电压吗?

    此 PCN 变更对于我们的某些客户非常重要、如果您能真诚地回答、我将不胜感激。

    谢谢!

    Conor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Conor:

    q1. IC (A)的引脚2为 NC、但是 IC (B)的引脚2内部连接。 因此、如果 IC (A)的引脚2连接到阴极引脚或 REF 引脚、则没有问题。 IC (B)的引脚2必须连接至阳极或保持开路。 上述理解是否正确?

    以上说明是正确的。

    我建议所有使用 PCN 材料后的设计都遵循数据表中有关 DCK 封装引脚2的建议。 DCK 封装上的引脚2现在连接到基板。 在 PCN 之前的材料中、DCK 的引脚2在内部是不同的。 我知道这可能会导致某些设计出现一些复杂性、因此请告诉我是否有针对个别案例的更具体的详细信息、我可以尽力解决这些问题。 只要遵循了更新的数据表建议、数据表定义的器件性能就没有差异。

    如果您有 TLV431的器件型号、我可以了解 PCN 发布的更具体详细信息。

    谢谢!

    Jackson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Jackson:

    感谢您对 Q1的回答。

    [报价 userid="569350" url="~/support/power-management-group/power-management/f/power-management-forum/1445629/tl431-inquiry-regarding-specification-change-for-tl431-pcn/5554527 #5554527"]在预 PCN 材料中、DCK 引脚2在内部有所不同。

    "引脚2在内部有所不同"是什么意思? 了解在 PCN 之前的 IC 中、DCK 管脚2没有连接到 IC 的内部是否正确?

    如果您知道 TLV431的器件型号、可以查看关于 PCN 发布的更多详细信息。

    关于 Q5中的 TLV431、详细器件型号为 TLV431BIDCKR。

    我知道这可能会导致某些设计的一些复杂问题、因此请告诉我是否有针对个别案例的更具体的细节、我可以尽我所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在我们的应用中、引脚2连接到 CATHODE/REF、而此 PCN 变化具有关键的影响。 因此、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 Q2至 Q7的信息。 我们知道您不能透露所有信息、但您是否有可能在您能够回答的范围内进行调查?

    如果有一些问题难以回答、请告知我们。

    谢谢!

    Conor

  • 请注意,本文内容源自机器翻译,可能存在语法或其它翻译错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准确内容,请参阅链接中的英语原文或自行翻译。

    尊敬的 Conor:

    有关此 PCN 和 TLV431 PCN 的任何其他问题、应使用 TI PCN 反馈流程通过正式申请提交。 请联系您的 TI 现场代表提交此正式申请。

    谢谢!

    Jack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