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read has been locked.
If you have a related question, please click the "Ask a related question"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The newly created question will be automatically linked to this question.
您好,
关于2000系列,2812 和28335都有12位AD,且速度达到12.5M,请问:
1、2812 和28335两者AD精度有区别吗?
2、一个项目应用需要2-3M的采样率,请问在这种应用条件下,其精度怎样?增益误差和零点误差能否通过校正算法去除?
3、如果2-3M的采样率,即4-6MB的数据量,如何保证数据可靠传输? 数据采集不是连续采集,突发式间断每次采集时间1s左右,如何将数据缓存,然后发送!
数据的传输不需要实时,在采集后面几十秒内传输就行了。麻烦推荐方案
谢谢!
祝您新年愉快!
1. F2833x对F281x系列一个很重要的改进,就是ADC模块的精度更高,具体有你提到的offset和gain两个error,在数据手册第6章ADC的spec部分Table 6-44&45和Table 6-50可以查找到,另一个就是有效位数,10.9ENOB vs 10.1ENOB;
2. 通常来说,采样速度越低,精度会更好,另一点是可以增大采样窗口来保证足够的电容充电时间,从而提高精度。offset和gain error一直都可以通过校正算法来补偿,具体请参考F2810, F2811, and F2812 ADC Calibration Application Report (SPRA989: www.ti.com/lit/spra989)和TMS320280x and TMS3202801x ADC Calibration (SPRAAD8: www.ti.com/lit/spraad8);
3. 数据如果只是内部处理,可以使用DMA进行搬运,如果需要与其它模块通信,可以使用SPI或McBSP.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用。
感谢您的回答!
关于精度问题,我会进一步查看datashheet。
关于数据的传输有一个小疑问,假如我以3M的采样率进行数据采集,每秒3M个数据点,怎么保证数据无丢失和数据采集无死区时间。如通过DMA或者EMIF接口传输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接口传输时,通常是达到一定的数据点时,触发传输中断,那么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仍然在采集,连续采集和传输会不会“打架”,由于1秒内数据的采集毕竟还是连续的。我之前做过FPGA采集线阵图像传感器数据,利用FIFO实现一帧数据的缓存,由于帧与帧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那段时间可以传输。而本应用中,不存在数据帧的概念,所以我有点困扰,对于DSP内部结构以及DMA或者EMIF等接口的传输机制也不是特别了解,所以麻烦指点。
不知道我的问题有没有描述清楚!
为保证数据采集精度,我选用了THS1206 AD 模块,准备结合DSP开发板进行项目的开发。
感谢您的回答!
关于精度问题,我会进一步查看datashheet。
关于数据的传输有一个小疑问,假如我以3M的采样率进行数据采集,每秒3M个数据点,怎么保证数据无丢失和数据采集无死区时间。如通过DMA或者EMIF接口传输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接口传输时,通常是达到一定的数据点时,触发传输中断,那么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仍然在采集,连续采集和传输会不会“打架”,由于1秒内数据的采集毕竟还是连续的。我之前做过FPGA采集线阵图像传感器数据,利用FIFO实现一帧数据的缓存,由于帧与帧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那段时间可以传输。而本应用中,不存在数据帧的概念,所以我有点困扰,对于DSP内部结构以及DMA或者EMIF等接口的传输机制也不是特别了解,所以麻烦指点。
不知道我的问题有没有描述清楚!
为保证数据采集精度,我选用了THS1206 AD 模块,准备结合DSP开发板进行项目的开发。
F2812/335都是12.5M的采样率,也就是说即便以这个速度进行AD采样,CPU也是可以处理的过来的,当然通常情况下为避免开销,常常多个采样后中产生一个中断,或者定期查询。但只要ADCRESULTn(n=0~15)里的值在下一次采样值进来之前被读取,则不会存在数据丢失的问题。DMA可以不经过CPU干预而直接操作ADCRESULTn的值,速度比CPU还要快,更加不会出现打架的问题。建议参考DMA手册和例程确定你的采集和传输方案。
看来是我对DMA接口和EMIF接口的理解还不够
我目前的需求可以简化为 2M采样率 4MB的数据量 怎么实现无间断连续写入到SDRAM或者相关存储器 ,等1s采集时间后,我再读出 慢慢发送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