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讨论的其他器件:LM5035、
大家好、我已经了解了您的技术支持 Bob Sheehan 的博客、标题为"如何确定瞬态响应测量的带宽"。
e2e.ti.com/.../how-to-determine-bandwidth-from-the-transient-response-measurement 20与%20Transient %20Response 对比
博客中的等式5和7分别描述了电流和电压型电源的负载阶跃和交叉频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公式、我验证了基于 UC3843的峰值电流类型正向转换器和基于 LM5035的电压类型半桥转换器的负载转换幅值与穿越频率之间的关系。
基于 LM5035的电压类型电源基本上符合公式7、但基于 UC3843的峰值电流类型电源与公式5有很大不同。 具体值和波特图如下所示:
上图基于 LM5035电压型电源波特图、交叉频率 fc 为32kHz、其电流跳转分频 IO 为5A、输出电容 Cout 为88uF、替换为博客中的公式7、Vp 等于220mV、 测得的 Vp 为230mV、基本同意理论计算。
上图基于 UC3843峰值电流类型电源波特图、交叉频率 fc 为822Hz、其电流跳转分频 IO 为0.416A、输出电容 Cout 为47uF、替换为博客中的公式5、Vp 等于1760mV、 测得的 Vp 为120mV、这与理论计算非常不同。
这里发生什么事了?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它是否是电流模式控制的功能? 当峰值电流类型的负载跳跃时、控制更加敏感、因此跳变幅度会更小?
基于 UC3843的正向电源和基于 LM5035的半桥电源都是正负双路输出、一个通道为12V、一个通道为负12V。 测试波特图是采用双向测试的、即24V 单路输出。 输出电容器是每个分支的电容、而不是两个分支的总电容。 此测试方法是否会产生影响?
我期待你的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