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配置TDM成三发四收,共计虚拟为12组接收天线?
2.如果配置为12组接收天线,是不是分为水平8组天线可以解析水平角,竖直8组天线可以解析俯仰角?
3.如果1和2都不对或者无法实现,我该如何通过DCA1000获得原始数据,既能解析到方位角,又能解析到俯仰角?
感谢工程师辛苦回答,这对我非常重要,感谢!
1.如何配置TDM成三发四收,共计虚拟为12组接收天线?
2.如果配置为12组接收天线,是不是分为水平8组天线可以解析水平角,竖直8组天线可以解析俯仰角?
3.如果1和2都不对或者无法实现,我该如何通过DCA1000获得原始数据,既能解析到方位角,又能解析到俯仰角?
感谢工程师辛苦回答,这对我非常重要,感谢!
之前买了IWR6843ISK-ODS,想看看mmwave studio怎么用
mmwave studio版本2.1.1.0,matlab 2016b ,runtime装了8.51、9.1、9.2,还是一打开就出下面的这些
GM: Constructor
GM: Mon Jun 28 21:30:47 2021
RSTD.Transmit("/Settings")
[21:30:48]
[21:30:48] ### Running…
按照user-guide的所描述的,我一步一步进行了操作,我PC是win10的,串口驱动也都安装成功,IWR6843ISK-ODS背在mmwaveicboost评估板上,PC从设备管理器上也能识别我的两个串口,我配置mmWave Demo Visualizer串口设置时我确定将cfg port于data port区分开来,波特率也设置正确,但是显示一直在连接设备…
我在Ti的网站看到用IWR6843进行人员计数的方案,打算购买一块IWR6843-ODS的评估板测试一下。现在有些问题,想请教一下
1. IWR6843-ODS是用于顶装的方案,这种方案可不可以检测出两人或三人并排行进的场景?
2.在监测的区域内,有排队等待的情形,能不能检测出人员数量?
3. 除了统计检测区域内的人数外,可不可以统计进出该区域的人数?
谢谢
做数据保存功能的开发,请问硬件模块的传输数据方式是怎样的?数据传输间隔多少,是通过2G,蓝牙还是wifi传输?协议是用http还是tcp?
使用IWR6843ISK-ODS和MMWAVEICBOOST进行室内人数统计时,在可视化工具中出现的Target Count的数量一直在波动,人静止时检测人数甚至为0,或者有非人物体运动时也会在Target Count的数量上加1,请问该如何解决这两种情况呢?
我购买了毫米波雷达IWR6843ISK-ODS和mmwaveICBoost,研究这两个板子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想要咨询一下。
1.这两块板子是不是还不能实现脱离电脑对室内人数统计?
2.如果要实现室内人数的实时统计,能保存人数及对应时刻的数据并导出,是否可以提供视频或者电话指导完成保存数据的功能开发,或者提供要实现保存数据功能开发的条件(非专业人员)?
3.对板子进行校准时,说是要用角反射器,请问可以提供可选用的角反射器链接吗…
你好,我的MMWAVEICBOOST上S1是按照BOOST的DCA1000模式设置的,可还是无法连接,请问是什么原因?
型号是 IWR6843+DCA1000EVM+MMWAVEICBOOST
你好,
请你的在你的笔记本上有安装CCS么?是哪个版本的?如果有,在连接R4F的时候就会自动更新XDS110的firmware,如果当前的firmware和CCS相比不一样。